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日前就“油荒”問題在京召開說明會。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會長張躍在會上表示,目前全國民營煉油全行業產能超過1.3億噸,而實際上煉油量僅為4千多萬噸,開工率嚴重不足,大量的產能被浪費。
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專家副會長高巖表示,解決“油荒”問題,可以允許中化集團、中信集團等有石油板塊的央企從事原油、
成品油進口,打破少數企業的壟斷局面,逐步放開原油、成品油的進口權限,以市場化機制推進行業改革,給民營石油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進入10月份后,我國安徽、浙江、山東、重慶等省市出現柴油供應緊張形勢,眾多民營
加油站陷入“無油可加”的尷尬局面。
據張躍介紹,今年我國西南、沿海地區部分省市以及安徽省出現“油荒”,這也是國內連續第五年出現“油荒”局面。
與往年“油荒”不同的是,今年“油荒”的出現剛好發生在10月初國內
油價下調之后。10月9日,國家發改委下調成品油最高零售價格,汽柴油均下調300元/噸。隨后多個省市出現柴油價格“批零倒掛”現象,柴油供應緊張的局面加重。
而據相關部門的數據顯示,在全國近10萬家的加油站中,民營加油站約5萬家左右,目前上萬家民營加油站出現柴油供需失衡的局面。
“油荒”問題的出現已經不僅一次,為何一直未得到有效緩解和解決?張躍表示,主要是因為我國當前的石油行業壟斷的供應體制造成的,整個行業沒有按照市場價值規律來調節運行。
張躍建議,若要防止國內“油荒”發生,國家應逐步放開對非國營石油企業的限制,允許部分民營石油企業擁有原油、成品油的進口權,引入充分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