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最新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出爐,環渤海動力煤平均價格比上期再上漲3元/噸,這已是該指數連續第三周上漲。
在沿海港口煤炭庫存下降、市場動力煤價上漲的背景下,電價是否面臨更大的上漲壓力?對此,業內專家表示,短期內國家不可能上調電價。
動力煤價格連漲三周
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是我國唯一由政府授權發布的國內動力煤指數,最新的環渤海動力煤平均價格為776元/噸,比上期上漲3元。從3月16日起,這一價格已從767元/噸開始連漲三周。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煤炭行業分析師李廷表示,國內市場動力煤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是2月份以來我國煤炭進口量萎縮,導致部分用煤企業將采購目標重新轉向國內,使得短期內國內煤炭需求增加。國際煤價的上漲對國內煤價產生了拉動作用。
國際合同煤價創新高
昨天,記者采訪了解到,世界最大的動力煤出口商斯特拉塔已與日本中部電力株式會社簽署了本財年(始于4月1日)的長協供應合同,電煤價格為130美元/噸,刷新了2008-2009年度125美元/噸的歷史最高紀錄。
專家稱電價短期難漲
盡管電煤價格持續上漲,煤炭庫存下降,用電需求逐步增加,電企又不斷呼吁“煤電價格聯動”,但業內專家卻認為短期內電價難以上調。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認為,盡管汽柴油價格在通脹壓力下可以上調,但電價卻可能不會。因為在汽柴油供應中,地方煉廠占較大份額,不上調價格可能導致供應問題,而發電企業幾乎都是國企,即便虧損也會堅持發電。
李廷表示,目前正處在春季,用煤相對來說是淡季,所以短期內火電供應量不會明顯提升,而水電供應量會快速回升。此外,政府也會繼續加強對高耗能產業的調控,市場的用電、用煤需求總體上會放緩。“綜合這些因素,我認為短期內電價不會上調。”李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