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威特一家研究機構的最新報告預計,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成員國
石油儲量占世界
石油儲量比重預計將從目前的45%上升到70%。
這意味著,對原油對外依存度逐步攀高的中國市場來說,阿拉伯國家的重要性越來越強。
但有專家認為,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合作并非只有石油。隨著我國政治經濟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雙方的交流與合作將進入一個令世人矚目的發展和擴大時期。如果中國所在的東亞和阿拉伯國家所在的西亞北非聯合起來,將會對國際事務發展走向產生重大影響,有助于國際政治格局多極化的實現。
眾所周知,阿拉伯國家是世界最主要的石油生產地,而我國目前又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和消費國,僅石油就占了中阿雙邊貿易的將近40%。
但從第二屆中阿經貿論壇的信息看,近10年來,中阿雙方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雙方在貿易結構、資源稟賦、資金實力以及人文地緣等要素上的互補性和相關性日益強化。同時,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積累了資金、技術和經驗;而近年來時常面對“內憂外患”的阿拉伯國家也深刻意識到單一的“石油經濟”存在的發展“瓶頸”,因此,謀求多元化發展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成為雙方共同的訴求。
目前,中阿經貿往來除了原油之外,還體現在工程承包、勞務合作、小商品貿易等方面。并且,隨著中國與沙特阿拉伯兩國合資興建的兩大煉油廠破土動工等一系列事件的順利展開,今后中阿雙方在資本輸出、能源
勘探開發等高端領域,都將有廣泛的合作前景。
不僅如此,我國在大型機械制造、家用電器、汽車組裝等領域對阿拉伯國家投資項目不斷增多;雙方在
新能源、環保技術、沙漠治理等方面也都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合作。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所張燕生教授認為,中阿經貿合作正處于以能源合作為抓手,以商品貿易為基礎,廣泛涉及雙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源開發、信息技術、荒漠化治理、水資源保護,以及教育、醫藥、紡織、旅游、文化等多領域的全方位發展時期。最近10年,中阿雙邊貿易額年均增長都保持30%以上的增幅。
在首屆中阿經貿論壇上,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力爭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推動中阿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以上。”隨之,2011年,中阿雙邊貿易額便沖高至1959億美元,阿拉伯國家成為中國第七大貿易伙伴,中阿經貿合作前景向好。
如此巨大的市場容量和多元化的發展需求,自然不是傳統的貿易方式能應對的。而“加快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我們探索一個新的路徑”,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所張燕生教授在第二屆中阿經貿論壇理論研討會上這樣“支招”。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