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降價后刻意斷油、制造油荒”的指責,石油巨頭并不認賬。日前在京出席一財經論壇時,
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主動回應了社會對于“油荒”真相的追問,稱是民營地煉企業開工不足導致市場資源緊張。然而,根據市場調研機構的統計數據,他的解釋很難讓人信服。
石油巨頭指責地煉不生產
在回答論壇主持人關于壟斷的相關問題時,傅成玉卻抱怨道,現在中石化的庫存已不到10天。“現在我們(資源)非常緊張,庫存快消耗殆盡就是為了彌補那部分不生產的。”傅成玉口中“不生產的”是指民營地煉企業。他說,目前民營地煉的煉油能力占到全國煉油能力的20%,成品
油價一降低,民營地煉就停產。“如果要彌補這塊減少的產量,中石化怎么擴大生產也都不能達到完全供應的目標。”
傅成玉語出驚人,業界一片嘩然。“這個發言讓業內任何人看了都會感到可笑。中石化和
中石油的
成品油供應占國內市場絕大多數份額,原油供應也是持續的,而民營地煉加工原料油,煉油率很低。所以三大巨頭才是國內成品油供應的主力,把‘油荒’責任歸咎到地煉身上,明顯說不過去。”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直言,就算地煉減產也不至于造成如此大的缺口,更何況地煉沒有減產。
數據顯示地煉開工率未降反增
據行業機構提供的數據分析,今年民營地煉企業一直保持高水平開工率。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0月21日,地煉大省山東的地煉常減壓裝置開工率為46.20%,較10月13日上升了0.75個百分點。卓創資訊分析師朱春凱表示,地煉全年保持在40%-50%的開工率已經是很高的水平,同時今年地煉的實際產量跟往年相比是增多了。
而另一組數據則表明,石油巨頭的煉油積極性反而不高。根據金銀島提供的監測數據,今年6-9月,兩大石油公司煉廠的開工率僅77%左右,比2010年降低了約7個百分點。“兩大油企總以檢修為借口停煉。”一位行業分析師如是說。
那么,聽了中石化的解釋,民營煉廠又作何感想呢?“如果地煉不生產就能導致‘油荒’,我會非常高興,因為這說明我們實力增強了。”山東一家地煉廠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顯出了幾分無奈。
“油荒”系壟斷巨頭人為所致
據了解,前期只限于部分省區民營
加油站的“油荒”已蔓延至全國大部分地區。“可以說‘油荒’加劇了,比如現在零售已經受到限制,許多中石油及中石化銷售公司旗下的加油站也已實行控銷。”朱春凱說。
對于時下加劇的“油荒”,業內人士認為,兩大油企人為收緊資源和市場各方炒作是真正原因。“兩大油企某些銷售公司庫里有油,不過要按照上面的指令來賣,反正多了不賣。還有些已經開了單子,油已經買了,但等到客戶來提油時,就規定不能一下子都提走,只能一點一點提,這就人為造成資源收緊。”前述業內人士說。此前,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主任史煒也直言,“數據表明國內并不缺油,而是中石化在以壟斷排擠民營成品油分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