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哪一種排行榜,“三桶油”總會名列前茅。
10月21日,國務院國資委公布了102家央企2010年國有資產運營情況,不出意外,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以1241.8億元的凈利潤(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72.5億元)成為最賺錢的一家央企,中國海洋原油總公司(下稱“中海油”)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下稱“中石化”)分別以742.3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490.0億元)和721.2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516.4億元)的凈利潤獲得季軍和殿軍。
但中石油登頂央企“狀元”之際,業界再次聽到“喊虧”之聲。日前,有消息援引中石油股份公司總裁周吉平的話稱,國內成品油價尚未調整到位,(對應到國際油價)距當前的國際油價還有18美元/桶的差距。周吉平還稱,“今年中石油在煉油板塊將虧損500億元以上。”
此外,統計還顯示,去年102家央企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167769.4億元,資產總額244274.6億元,上交稅金累計14840.4億元,且僅有極少數企業出現了虧損。
“三桶油”利潤貢獻超1/3
“三桶油”一直是眾多央企中的明星企業。無論是金融危機發生時的2008年還是經濟恢復回升期的2009年,“三桶油”在央企中始終名列前茅,其中,中石油凈利潤始終在1000億元以上。
2010年更不例外。國務院國資委最新數據顯示,102家央企去年全部凈利潤達8522.7億元,其中,僅“三桶油”的凈利潤就達到了2705.3億元。也就是說,“三桶油”在凈利潤數據上就達到了總額的1/3以上(34%左右)。
但中國價值指數首席研究員崔新生多次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良好的業績都基于“事實上的壟斷”和“并不完全開放透明的競爭”。“因為與國外相比,事實上,‘三桶油’在國內市場沒有任何對手。”他說,有時候,甚至還能借助行政資源深化對市場的壟斷。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在取得業績的同時,在現實中,消費者看到的卻是中石化“印制天價名片”、中海油渤海19-3油田的漏油事件等負面報道。
更有機構分析師告訴記者,一直以來難以解決的“油荒”和民營加油站缺油等現象與中石化和中石油難逃干系,“因為,他們總是先滿足自己的需求,然后才考慮民營加油站。同時當批發價下跌時,其總會有意無意地放慢出貨節奏,拉升汽、柴油批發價”。
所以,專家不斷對記者強調,良好的業績并不能成為“三桶油”的全部考核依據,因為其還必須承擔起與業績和市場地位相符合的社會責任。
移動、聯通現分化
在國資委的“成績單”中,除了“三桶油”之外,“最扎眼”的就是三大移動運營商之一的中國移動了。數據顯示,2010年中移動實現凈利潤972.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658.9億元),力壓中海油和中石化排名第二。
不過,與2008年和2009年的成績相比,中國移動還是出現了一定的退步。據了解,中國移動2008年和2009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128億元和1484.7億元(2009年的最賺錢公司)。記者發現,2009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移動的業績就出現了增速放緩,而在2010年的全年財報中,中國移動2010年股東應占利潤為1196億元,增長3.9%。
當然,中國移動已遠遠好過了老對手中國聯通,因為聯通不幸成為102家央企中少數凈利潤為負值的企業。有分析師稱,這主要是由“聯通大規模興建3G網絡”造成的,同時大規模發展3G還沒有轉化成相應的業績。一個旁證是,中國聯通總裁陸益民曾在今年早些時候的業績大會上公開表示,“由于2010年四季度iPhone用戶大增,3G手機補貼相應增加,手機補貼在3G收入中的占比為27%,而聯通全年3G補貼為31.7億元。”
另外,三大運營商中的中國電信也實現了盈利。國資委稱,中國電信2010年實現84.6億元的利潤,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30億元,繳納稅金160.2億元。
鋼企、航企成績不差
在國資委的統計中,煤炭企業中國神華、國家電網、中國一汽、寶鋼、中國建筑和中國遠洋的凈利潤也身居前十。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神華一家企業的凈利潤就超過了五大發電央企(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和中電投)的總和。實際上,如單單算五大發電央企的火力發電業務,雙方產生的差距可能會更大。對此,分析人士認為,產生巨額差距的主要原因還是由于“市場煤”和“計劃電”,同時,盡管今年早些時候國家相關部門小幅上調了電價,但難以從根本上緩解高漲的煤價給電力企業帶來的壓力。
同樣深受“上下游利益鏈失衡”之苦的鋼鐵央企卻看似意外地取得了一份頗為穩定的成績。國資委統計顯示,寶鋼、武鋼和鞍鋼的2010年凈利潤分別為198.8億元、27.3億元和36.8億元。雖然三者在央企中的份額并不突出,但三者相加的利潤總和還是占到了中國鋼鐵行業中的最大頭。
對此,鋼鐵分析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國鋼鐵企業雖然在去年一直承受高成本之苦,但還是有下游的強力支撐,“汽車消費、保障房建設等刺激了板材和螺紋鋼的銷售,這也恰恰是三家鋼企的優勢產品。同時,三家鋼企的高端產品——硅鋼在國際上也得到了一定認可。所以,他們的成績并不差”。
“成績不差”的還有“三大航”。數據顯示,把持著國內外重要航線的東航、南航和國航的凈利分別為60.5億元、51.1億元和123.7億元。這與民航市場的回暖關系密切——一份去年11月的研究報告就顯示,盡管當時還處于傳統的運營淡季,但當月全行業仍實現了15.5億元的盈利。而今年,三大航的形勢或將更上一層樓,因為僅今年年初的春運就能讓三大航期實現不菲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