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經過十年的不懈奮斗,今年,勝利油田純梁采油廠生產井界溝挖掘完成率達到了100%。他們真正為每口油水井拉上了“警戒線”。其中,80%以上的油水井日常作業施工做到了油田征地范圍以內無工農糾紛賠償,為采油廠節約了費用。 油田,被稱為沒有圍墻的工廠,成千上萬的油水井分布在田間地頭。由于以前“重用輕管”的思想觀念,采油廠已征用的一些進井道路、井站用地被非法侵占。而由土地引起的油地糾紛,一直是困擾單位的一個難題。前幾年,部分村民無理阻撓油田正常施工的現象也越來越多。有個別村民甚至把農作物種到了抽油機下。特別是一些長期停產井,井場基本被非法占用,僅剩下了井口范圍。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工農糾紛,給采油廠正常的原油生產秩序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土地維權已經刻不容緩。
為此,早在2000年下半年開始,這個廠就開始了探索土地管理的新路子。他們在廣泛調查和征求意見,進行大量可行性研究的基礎上,決定實施井場挖圍界溝,為每一口油水井拉上“警戒線”,保護油田資產不受侵犯。他們率先在采油三礦進行試點,以逐級承包、包干到人的方式,集中半年時間為所有正常生產的油水井挖好了圍界溝。僅此一項,當年就為采油三礦減少工農糾紛處理費用20余萬元。
隨后,挖圍界溝的做法在全廠迅速推廣,到2001年底,累計完成井場挖圍界溝1000多條,為采油廠節省了一定的青賠費。
奮斗無止境。初嘗甜頭的純梁采油廠在2002年開始,進一步在井場挖圍界溝的規格化上做文章,在每部抽油機下部噴寫井場責任人;平整了井場,做到無坑洼,無積水,無地方建筑物、構筑物、堆積物等;對進井道路進行平整,并把它納入油水井日常管理考核指標。各單位也因地制宜創新“自選動作”,利用挖圍界溝的土方加高井場,在有條件的井場植樹綠化等,井場面貌得到了改善。
為了繼續保持和擴大挖圍界溝土地維權戰果,這個廠及時根據生產形勢的需要和安排,有針對性地開展土地管理會戰活動。2010開展了以注水井和停產井為主的土地清理突擊會戰,共新挖圍和擴圍不合格井場界溝317條,清理有草垛、雜物、樹木的井場道路297條,清除在油田征地范圍內及油田線路下的違法種樹1.32萬棵。
2011年,純梁采油廠按照系統節點管理模式,本著“誰用地,誰管理”的原則,進一步提升土地維權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他們將土地的使用權和管理權直接下放到各三級用地單位,對油田已征用的土地,按井站路分解,通過逐級簽訂土地承包合同的方式,責任直接落實到班組人頭,逐步形成了覆蓋全廠的土地承包管理體制。
在此基礎上,他們在各基層班組建立健全了土地管理臺賬和基礎數據資料,對圍界溝的日常管理維護作出了明確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了土地管理上的資源潛力,減少了工農糾紛,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