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酒泉風電基地
酒泉風電基地598臺風電機組脫網事故再度凸顯風電并網瓶頸,多個風電基地風電并網難問題也時時見諸報端。在經歷了前兩年的風電裝機爆發式增長后,我國風電并網瓶頸日益凸顯,已成今日不可解而必須解決之難題。
在政策方面,業內專家多次呼吁加大儲能產業政策支持力度。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去年就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建議政府將規模儲能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列為 ‘十二五’規劃的重大專項,重點扶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永偉也曾表示:“儲能產業正處在技術突破向產業化轉變的關鍵階段,經濟性改善明顯。如 果政策滯后,產業化發展之路就會更困難一些。”
值得欣喜的是,儲能的政策春天或即將來臨。今年三月份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第十一章第三節“加強能源輸送通道 建設”中明確指出:適應大規模跨區輸電和新能源發電并網的要求,加快現代電網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西電東送規模,完善區域主干電網,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 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依托信息、控制和儲能等先進技術,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切實加強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增強電網優化配置電力能力和供電可靠性。 這是“儲能”二字在國家的政策性綱領性文件中首次出現。
同時,在儲能技術研發和市場方面,受益于儲能產業良好的發展前景,國內相繼有普能、融科、飛能等新興儲能企業介入儲能相關技術領域,并在儲能技術國產化自 主研發領域取得了一定成績;同時有尚德、英利、中環光伏、林洋等越來越多的傳統新能源企業進入儲能各個技術領域;更有國家電網、中廣核、華電、神華等能源 巨頭開始或即將著手進行儲能的研發嘗試;另外,ABB、GE等海外資本也正在尋求時機進入中國儲能市場。投資者的進入推動了儲能技術的快速提升,技術的革 新將帶來平均成本的降低,從而為其經濟性提供了保障,如此以來,更為儲能大市場的打開奠定了基礎。
而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一期)儲能設備采購招標今年再次啟動,國內對儲能的關注也再度升溫。
當然,不僅僅是風電,無論是電動汽車還是太陽能發電等產業,其大規模的推廣和商業化應用,除政策等宏觀環境外,前提和關鍵在于高效綠色的儲能技術和產品。 儲能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決定了未來的綠色工業、綠色生活。打通儲能產業化屏障,新能源綠色電力和智能電網、電動汽車組建的全新電網系統才能真正得以運行,從 而影響和改變人類的未來。
在這一大背景下,政府關心的是出臺什么樣的政策才能促進儲能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企業和投資者關心的是究竟何種技術才最具投資價值和發展遠景?為此,中國儲能產業唯一的專業媒體由中國儲能網主辦,中國儲能研究院(籌)作為學術支持的“2011首屆中國儲能產業發展國際峰會”將于6月17日到18日在京舉行,本屆峰會作為國內首個集中討論新能源大規模儲能 解決方案的大型論壇,將從儲能技術的各個方向全面解讀儲能的應用及發展前景及政策信號。
本屆論壇將匯集儲能行業國內外專家及業內領軍企業和行業相關人士共計300余人,共同探討解決儲能解決方案的解決途徑和未來發展,從輿論角度引發業內對儲 能的深度關注和思考,引導新能源及電動汽車產業健康發展。無疑,在當前的產業發展背景下,本次論壇的召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更多信息請咨詢會議官方網站:http://www.esc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