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國家石油公司訂造一批海工裝備和相關商船的計劃在3年前已出臺,但受多種因素影響,其第一批共13艘鉆井船在2010年夏季才正式在巴西國內招標。據巴西和韓國的媒體報道,巴西的亞特蘭蒂科造船廠參加了訂單競標,并在11月底的第一輪競標中勝出。據悉,在巴西幾家造船企業的競爭中,亞特蘭蒂科造船廠競標書所報出的價格最低,為6.643億美元/艘。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將訂造28艘鉆井船,計劃分4批招標,首批7艘,其余21 艘將分3批、每批7艘陸續進行招標。由于巴西政府規定其海工裝備的國產化率要達到70%,所以對這批海工大單“垂涎三尺’的韓國船企無緣參加競標,顯得有些鞭長莫及。
三星重工表示,其持有亞特蘭蒂科船廠10%的股份,并為該船廠提供了一艘商船的設計技術資料和相關咨詢服務。在該船廠建造首批15萬載重噸油船的過程中,三星重工已拿到了300萬美元的技術專利使用費和咨詢服務費。不過,由于擔心將鉆并船的有關設計和技術資料提供給巴西船企會造成“技術外流”,三星重工和現代重工均不為他們在巴西的合作船企提供相關設計和技術及咨詢服務,因此,他們對巴西這 28 艘鉆井船訂單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現在,三星重工只能期望亞特蘭蒂科船廠在建造鉆井船船體時能使用該公司的部分設計,由此其就可以或多或少地拿到一點專利費。
巴西船界分析認為,如果亞特蘭蒂科船廠最終能拿到第一批鉆井船訂單,那么余下的3批21艘訂單就極可能也被其收入囊中,而這28艘鉆井船的總價高達 186億美元。
韓國船界認為,巴西船廠目前建造鉆井船的國產化率要達到70%有相當大的困難,明年1月新一屆政府上臺,對于這一過高的標準或許將會有所松動,所以韓國船企仍有機會,他們與巴西當地的船廠所建合作伙伴關系屆時會發揮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