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歐佩克可以通過石油供應調控國際油價。但是2003-2006年,OPEC每年分別增產6%、7.8%和3.3%,油價仍然持續上漲。我們認為,這輪周期中,石油價格上漲更多的受到需求猛增、美元貶值等因素的影響。
1.3石油庫存
石油庫存由一般性商業庫存和國家戰略儲備構成。商業庫存的主要目的保證在石油需求出現季節性波動的情況下企業能夠高效運作,同時防止潛在的原油供給不足。國家戰略儲備的主要目的是應付石油危機。石油庫存在一定程度能夠反映石油供需狀況,庫存降低,說明石油需求旺盛、供給緊張,反之亦然。國際油價對美國原油庫存的變動較為敏感,它是石油期貨市場參與者尤其是短期投資者的重要參考指標。
目前對國際油價影響最大的庫存指標是美國每周公布的庫存數據,油價通常都會因該數據的變動而隨之漲跌,成為短期內影響國際油價的重要因素。
1.4美元匯率
國際原油是以美元標價而且大多也以美元結算的,美元匯率的變動對國際石油價格必然產生直接的影響。美元貶值,價格必然上升;美元升值,價格必然下跌。2002年3月份以來美元持續貶值,美元貶值本身以及對貶值的預期推動了油價的上漲。從美元名義貿易加權匯率(以下簡稱美元匯率)和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現貨價格的走勢來看,2001年以來,二者呈現完全相反的走勢。
1.5石油期貨等投機因素
目前國際石油市場流通的現貨石油價格并不是由供求雙方直接決定的,供求雙方在簽訂供貨合同時,通常只是確定某種計價公式,計價公式中的基準價格一般與石油期貨市場上的石油價格直接相連。因此,期貨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現貨價格。油價形成的這種特殊機制,決定了石油價格的不可避免的受到期貨市場投機因素的影響。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對2000年到2008年4月原油期貨市場總持倉頭寸的統計表明,不到8年的時間,原油期貨總持倉頭寸增加了近4倍。通常情況下,可以用非商業凈多頭(即非商業多頭減去非商業空頭)這一指標來描述期貨市場中的投機因素。當非商業凈多頭為正時,說明投機資金預期油價上升,從而推動油價大幅上漲;當非商業凈多頭為負時,表明市場中的投機資金預期油價下跌,常常推動油價大幅下降。2005年以來,油價和非商業凈多頭之間的相關性非常明顯。
按照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目前的保證金水平,任何投資者在紐約商品交易所購買原油期貨合約,只需要付出6%左右的保證金。譬如在油價每桶140美元的情況下,購買一手(1000桶)價值140000美元的原油期貨合約,投機者只需要掏出其中的8400美元。美國能源對沖基金中心的統計顯示,投資于能源板塊的對沖基金已經從2004年的不到180只基金急劇上升到目前共496家資產管理公司管理的634只基金。這說明期貨市場上的投機因素對推動油價上漲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1.6突發事件與政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