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根據統計,中國2007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為18.634億噸油當量,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6.8%。
正當國際油價向150美元逼近的風口浪尖,跨國能源巨頭BP昨天在北京發布了《BP世界能源統計2008》(下稱《統計》)。其中顯示,去年全球石油消費增長1.1%,略低于過去十年平均水平,其中,中國的石油消費增長低于平均水平;但石油價格卻上漲了11%,顯示高油價背后隱伏著巨大的投機力量。
《統計》還披露,去年全球石油產量自2002年以來首次下降,全球石油探明儲量則基本未出現顯著變化,以目前的開采速度足夠開采41年以上。
這是自2005年以來,BP第四次在中國推出這部在業界頗具影響力的能源統計出版物。
持續時間最長的高油價時期
本期的《統計》數據顯示,盡管金融市場在去年8月開始出現動蕩,2007年世界經濟增長依然強勁,并繼續帶動全球能源消費。世界一次能源消費在2007年增長了2.4%,較2006年略有放緩,但仍連續第五年高于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
“今年以來,高位運行、屢創新高的國際能源價格使得可持續的能源消費和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更加令人矚目。然而,可持續能源消費和經濟增長是全球性的議題,因此,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加以解決。”BP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公司總裁德開瑞博士昨天指出,應對這一共同挑戰的唯一出路在于合作。在公司層面,他們已注意到了在包括清潔能源的商業化和新技術研發等領域建立新型伙伴關系和合作方式的必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價格持續處于上升態勢迄今已逾六年。根據BP1861年以來的數據顯示,這也是有紀錄的持續最長的高油價時期。
“今年的《統計》清楚地表明市場在發揮作用,消費者和生產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變化的油價做出了反應。然而在許多地方,由于政策對市場機制的干預,獲得經濟上合理的上游資源變得困難。此外,在一些國家,政府補貼使消費者得以置身油價上漲的影響之外!盉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魯爾說。
全球石油產量自2002年以來首次下降
《統計》顯示,2007年,即期布倫特原油的現貨平均價為72.39美元/桶,上漲了11%。去年全年,油價穩定增長,從一月中旬的50美元出頭一路飆升至年終的96美元以上。期間,美國煉油能力的暫時下降導致美國基準西德克薩斯中質油(WTI)自1979年以來首次以低于布倫特的價位交易。同時,重油及高含硫原油的價差持續較高,表明煉油能力仍有待提升。
不過,去年全球的石油消費僅增長1.1%,即100萬桶/日,略低于過去十年平均水平。中東、南美與中美洲以及非洲這些石油出口地區的消費占據了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三分之二。亞太地區的石油消費增長了2.3%,基本與歷史平均水平保持一致,盡管中國和日本的石油消費增長低于平均水平,而一些新興經濟體則呈現強勁增長。經合組織國家的消費下降0.9%,減少近40萬桶/日。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石油產量在2007年下降0.2%,即13萬桶/日,是2002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受到2006年11月以及2007年2月連續減產的疊加影響,石油輸出國組織2007年的產量減少了35萬桶/日。
此外,去年石油輸出國組織以外的石油生產增長疲軟,僅增長了20多萬桶/日。經合組織國家的產量連續第五年下降。前蘇聯地區的產量增長了近50萬桶/日,其中阿塞拜疆和俄羅斯的產量分別上升20萬桶/日以上。
全球石油探明儲量在2007年基本未出現顯著變化——保持在1.24萬億桶的水平——以目前的開采速度足夠開采41年以上。此外。根據收到的更加完整的數據,2006年全球石油探明儲量向上修正了310億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