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是一個石油、天然氣資源蘊藏極為豐富的世界能源強國。近幾年,在高油價的大背景下,俄羅斯經濟得以快速增長。與此同時,俄羅斯也把能源作為推行其外交政策的有效工具,力圖通過能源外交重振其大國地位。可以說,能源以前、現在和將來都是俄羅斯最高領導人手中的一張“王牌”。
??
??6月10日,總部設在巴黎的國際能源機構披露,2008年一季度,俄羅斯憑借950萬桶的原油日產量取代日產量為920萬桶的沙特,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油國。然而,這條“權威消息”卻似乎沒有給俄羅斯人帶來多少喜悅和興趣。因為,俄羅斯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俄近期石油產量出現了自1998年以來十年間的首次下滑
??
??俄石油產量遭遇十年來首次下滑
??
??6月3日,俄羅斯能源部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俄今年5月份單月石油產量下降了0.7%,其日產量下降到969.9萬桶;而俄今年1-5月的石油產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2%。同時,俄經濟發展部的統計結果也證實,今年1-4月,俄石油開采量較2007年同期下降了0.3%。據俄能源部下屬的俄羅斯燃料和能源中央調度部門透露,今年5月份,俄出口到獨聯體以外國家的原油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而出口到獨聯體國家的石油量同比下降了10%。
??
??其實,早在今年1月份時,俄國內的一些石油業內人士在分析了俄羅斯9大石油公司的生產能力之后就得出結論:俄羅斯石油開采快速增長期已經過去,2008年增產能力有限。
??
??據細心人統計,2007年,俄羅斯9大石油公司中只有3家增產,其余6年均為減產。為石油增產做出巨大貢獻的是俄羅斯石油公司,其石油開采量排名第一,達到1.009億噸,比上年增加25%。排行第二是盧克石油公司,年產9670萬至9710萬噸,增產1.5-2%。排名第六的韃靼石油公司開采量略有增長,從2006年的2540萬噸增加到2570萬噸。而2007年俄羅斯石油開采量排名第三的“秋明-英國石油公司”產量減少了4.1%,排行第四的蘇古爾特石油天然氣公司減產1.6%。然而,2008年6月5日出版的俄羅斯《生意人報》卻稱,俄羅斯石油公司已“碩果僅存”地成為目前俄國內唯一一個石油產量沒有出現下滑的石油公司。
??
??盧克石油公司是俄境內最大的私人石油公司,也是俄第二大石油公司,其石油產量占俄石油總產量的18%。該公司總裁亞歷克佩羅夫今年4月4日還信誓旦旦地宣稱,“在不考慮并購因素的前提下,盧克石油公司2008年石油產量增速預計為1.8%。”但盧克公司今年6月4日公布的第一季度財務報表卻清晰地顯示,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石油產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這是盧克石油公司首次對外承認其石油產量出現下滑。雖然盧克石油公司的高管表示,該公司將在2008年底之前解決本公司石油產量不斷下降的問題,但俄石油界內業人士依然對此深表懷疑。
??
??據了解,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麾下的石油生產子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在過去2年時間里一直未能成功阻止本公司石油產量下降的趨勢。據該公司人士透露,“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為了穩產、增產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撤換了本公司負責石油開采業務的主管,但該公司石油產量下降趨勢仍沒有得到扭轉。
??
??
??俄石油產量:牽一發而動全身
??
??
??據花旗銀行統計,過去7年時間里,歐佩克以外國家的石油增量中俄羅斯占了80%。由此可見,俄羅斯石油產量的增長對于國際原油供求平衡和緩解高油價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俄還是歐洲的主要能源供應國,歐盟每年所需石油總量的近1/3都需從俄羅斯進口。近年來,俄羅斯與歐盟還簽署了《能源戰略伙伴關系協議》等文件,確定了雙方能源合作的總體規劃,強調俄“擁有進入歐洲能源市場的特殊權利”。在穩定傳統能源市場的同時,俄還積極拓展美洲和亞太等地區的石油市場。此外,俄還提出建立東北亞能源儲備的設想,以此作為參與亞太合作、維護東北亞能源穩定的重要舉措。這一系列的舉措使俄羅斯石油的海外市場更加廣泛,同時對其本國的石油產量要求也要隨之提升。如果俄產量出現不穩定的動向,那么其石油需求國也會習慣性地緊張起來。
??
??但更讓俄羅斯高層不安的是,石油和天然氣是俄羅斯經濟發展和國家振興的支柱產業和基石,可以說現在的俄羅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石油和天然氣。據有人統計,石油和天然氣在俄羅斯GDP中所占的份額超過30%,石油企業收入在俄國家財政預算收入中的占比超過50%,在俄國家稅收總收入中的占比高達89%。
??
??為了推動石油業發展,俄政府制定了明確的石油發展戰略,增加該行業發展的可預見性。2007年,俄政府重新制定《俄聯邦至2020年能源發展戰略》,這一戰略計劃比2000年的計劃更為詳盡、具體。新的戰略強調大幅增加能源生產和出口,大力發展石油和天然氣儲運設施,改建和新建一批輸送管道,以擺脫石油業運輸能力落后于開采能力的瓶頸。但近期出現的石油產量下滑,卻為這個發展戰略打上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問號。
??
??5月31日,俄總理普京在巴黎接受法國記者采訪時,當記者問到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在俄羅斯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時,普京表示,在蘇聯時期,國際石油價格也曾上漲,但機會浪費了,蘇聯經濟并沒有起色。此次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對俄羅斯經濟發展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同時,普京也指出,在2000年俄羅斯GDP增長就已經達到了10%,而國際石油價格是2004年才開始上漲的。
??
??普京此番表述似乎在向世人強調“石油和天然氣不是俄羅斯經濟發展唯一的支點”。但盡管如此,專家們普遍認為,“石油美元”是俄羅斯經濟恢復的“強心針”,豐厚的“石油收入”掩蓋了俄羅斯經濟中的一些問題。一旦俄羅斯石油增長乏力,很多問題可能會隨之暴露出來。
??
??
??
??俄石油產量真“見頂”了嗎?
??
??
??
??俄羅斯今年連續5個月的石油產量下滑讓一些業內人士想到了“石油頂峰理論”,甚至有一些人在用由金?胡伯博士于上世紀50年代創建的模式來預測俄羅斯的原油總生產量。
??
??俄盧克石油公司的副總裁、現年52歲的列奧尼德·費頓近日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就曾憂心忡忡地稱,俄石油產量已“見頂”。他甚至還說,“俄2007年的日產約1000萬桶的石油日產量紀錄是我有生之年所能見到的最高水平。”他補充道,“考慮到富含石油資源的西西伯利亞地區的生產狀況,俄石油生產的強勢正在結束。西西伯利亞石油生產將像北海、墨西哥灣等地區一樣進入衰退期。”
??
??對此,俄官方卻亮出了截然相反態度,俄政府雖承認本國石油產量增長已陷入停頓,但尚不承認其產量已經“見頂”。俄總理普京5月31日在巴黎接受法國記者采訪時表示,俄新一屆政府的第一個重要政策決定就是批準了許多為石油工業減稅的政策。他堅定地說,“我們確信,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在今后的幾年里將會增加”。
??
??一位諳熟俄石油界內情的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一語道破了其中玄機,他說,“俄羅斯不是缺油,而是缺乏足夠的資金用于油田開發。近年來,為了收購和消化像尤科斯這樣本國國內大型私人能源公司,為了擴大公司實力、進一步加強海外擴張,俄國有能源公司耗費了大量資金,使其資金鏈出現了應隱憂,而在開發新油田時卻顯得更加捉襟見肘。”
??
??俄媒體近日披露,俄政府最近幾年利用石油出口的豐厚收入,提前償還了蘇聯和俄羅斯以前欠下的大筆外債,其國家政府外債余額目前只有471億美元。但與此同時,俄國有企業和國內銀行近幾年來卻在海外大舉借債,俄企業目前的外債總額達近4000億美元。據稱,僅2007年一年,俄各銀行和國有企業就新增外債1450多億美元。在這些國有企業中,俄羅斯石油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這樣的大型國有企業都位居前列。為了如期償還外債,俄國有能源公司不得不“拆東墻、補西墻”,擠占生產再投資資金。
??
??此外,稅收也是影響俄石油產量增長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俄現行的石油稅收制度是2002年稅制改革時確定下來的。匯豐銀行能源行業分析師說,俄政府在油價高于25美元/桶時征收65%的出口稅,再加上其他各種稅收包括企業所得稅、生產稅等,政府拿去了利潤的92%。
??
??業內人士認為,高昂的稅費使石油公司利潤減少,負擔沉重,嚴重遏制了企業進行投資的積極性。首先,高稅負和日益增長的各種開支使每桶油的開采成本增加了20%至30%,石油企業支出增長速度超過了收入增長速度。其次,俄政府過去對于老油田生產的原油給予稅收優惠,因此很多石油公司都竭盡全力開發老油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老油田的產量開始出現大幅度下降,而且被過度開采到幾乎毀滅的程度。如今要保持目前產量水平或者繼續增長,就需要在更遠的地方開采新油田。但如果政府對企業開發新區塊不給予適當的稅收政策優惠,那么各石油公司都不愿意把錢投入到新區塊的開發上。第三,俄羅斯石油公司還要疲于應付通貨膨脹和盧布堅挺的雪上加霜。據預測,到2009年,俄石油企業將面臨無足夠資金用于再投資的境地。第四,近年來俄石油產業國有化步伐也導致了境內投資環境的不穩定因素,影響了外資投入,牽制了俄石油公司的發展。
??
??
??普京派“灰衣主教”抓產量
??
??
??對于這一切,剛剛啟動的“梅普組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今年6月7日,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在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公開表示,俄羅斯將采取措施,減少對石油公司征稅,促進石油生產,為穩定世界原油市場做貢獻。
??
??而俄總理普京今年5月14日在烏斯基盧加召開的“波羅的海石油管道運輸系統第二支線會議”上也曾明確表示,為發展俄羅斯的地質勘探和石油開采,提高石油開采量,必須降低資源開采稅。他提出應為進行新油田勘探的公司規定7年稅收周期,此外還應完善油田折舊回收程序,對石油產品實施新的關稅和消費稅稅率,油品質量越高,深加工程度越高,消費稅稅率越低。
??
??5月26日,普京親自主持召開俄政府主席團會議,會議正式通過了有關從2009年起降低石油公司稅負的法案。普京在會上宣布,將石油公司的礦產資源開采稅起征點從每桶9美元提高到每桶15美元,以提高國內石油產量。他說,“當前一項重要任務是提高石油產量,推動石油加工業的發展。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降低礦產資源開采稅稅負。”普京稱,對于一些交通不便和位置偏遠的石油產區,要給予更多稅收方面的優惠。同時,必須完善原料開采核算體系,采取綜合措施以提高石油產量和鼓勵石油加工。俄政府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庫德林透露,據俄羅斯財政部的評估,石油公司稅負于2009年將減少1041億盧布,2010年將減少1120億盧布。
??
??為徹底解決好這個“事關全局”的石油產量問題,普京還特地委派了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剛剛就任俄政府副總理才幾天的謝欽主抓“俄羅斯石油穩產、增產工作”。有意思的是,在普京當年是克里姆林宮主人時,謝欽是俄羅斯總統辦公廳副主任,俄羅斯坊間都稱此人為“克里姆林宮灰衣主教”或“普京的影子”。今年48歲的謝欽與普京如影隨形已長達18年之久,是普京的同門師弟,被西方媒體稱為普京當年支解尤科斯石油公司的“幕后操刀手”。時至今日,謝欽還兼任著俄羅斯石油公司的董事會主席一職。
??
??謝欽果然“出手不凡”,5月28日,謝欽在與俄羅斯國內的石油大亨們在經過了兩個星期的“集體商談”和“個別磋商”之后對外宣布,俄羅斯政府已與本國各石油公司達成協議,各石油公司必須把能源稅削減后所獲得的自由準備金直接投入到產量提高上。謝欽說,“我們已經與石油企業達成協議,將能源稅削減獲得的自由準備金直接投入到持續生產上,而非其它方面”。
??
??業內專家指出,這一系列舉措是俄政府為擴大石油開采量所邁出的第一步,但石油勘探和開發是一個投資高、周期長、風險大、見效慢的行業。所以,即便減稅是“靈丹妙藥”,也不知其效果是否能夠“藥到病除”。因此,“梅普組合”的這套“組合拳”能在多大程度上、多短的時間內扭轉俄石油產量下滑的勢頭,人們只能“拭目以待”了。但無論如何,“梅普組合”都必須攥緊石油這張“王牌”,因為只有這樣,他們在處理國內和國際事務時才能占據更多主動,享有更多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