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傳統能源,新能源具有污染少、儲量大的特點,對于解決當今世界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枯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具有豐富的新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中國石油作為國內重要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近年來積極參與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制定了發展目標和實施規劃,為推動我國新能源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升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中國石油計劃到2010年共注入100億元資金用于開發新能源。按照《中國石油“十一五”新能源業務發展規劃》的總體要求,中國石油新能源開發重點圍繞煤層氣、生物能源、地熱、油頁巖等多個領域展開工作。通過科學規劃、細致落實,中國石油新能源業務逐步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煤層氣開發穩步推進
煤層氣是熱值高、無污染的新能源,可以用來發電,用作工業燃料、化工原料和居民生活燃料。在采煤之前先采出煤層氣,可大大降低煤礦生產中的瓦斯爆炸事故發生率。
中國石油致力于煤層氣綜合研究和勘探開發工作。中國石油煤層氣產能建設穩步推進,累建產能3.3億立方米。煤層氣開發區塊單井產量持續增加,直井平均日產氣突破2000立方米。同時,年處理10億立方米煤層氣的中央處理廠一期工程建設已啟動。
為進一步推進山西沁水盆地煤層氣整體科學有效開發,中國石油組織編寫了《沁水盆地煤層氣15億立方米/年產能建設開發方案》,并與山西省政府簽署合作戰略框架協議,為山西煤層氣開發工作順利進行提供了必要保障。
今年,我國第一個地面規模開發的煤層氣田將由中國石油建成投產。同時,中國石油已建成國內最先進的煤層氣實驗室,擁有3項國際專利技術。預計到2010年,中國石油煤層氣生產能力將達到15億立方米。
燃料乙醇初具規模
乙醇是一種具有較高辛烷值的含氧化合物,按合適比例調入汽油中會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并降低汽車尾氣中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的排放量。
近年來,我國機動車、轎車用油的大幅增長。據全國交通運輸協會副秘書長索滬生介紹,不包括私人汽車出行的能耗,到2020年,我國交通運輸消耗能源將是現在的兩倍以上。
發展車用乙醇汽油對降低汽車排放污染和降低我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及節約外匯均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石油十分注重燃料乙醇項目的開發和運作工作。通過多次市場調研和溝通協調,開展了增資擴股河南天冠集團的前期工作,預計將新增燃料乙醇權益產能27.5萬噸。屆時,中國石油燃料乙醇總規模將達到55萬噸。這樣,不僅增加了乙醇汽油的銷售控制力度,還擴大了下游銷售市場。
目前,中國石油已完成《四川南充10萬噸/年甘薯燃料乙醇》及《云南10萬噸/年薯類燃料乙醇》可研編寫工作,并正在進行《廣西20萬噸/年木薯燃料乙醇》項目可研報告的編制工作。
中國石油積極組織建設乙醇汽油的生產,現已建立起30萬噸/年燃料乙醇生產廠,產量預計達到50萬噸/年。同時,在吉林、山東等9個省市共建成乙醇汽油調配中心88座,改造加油汽站5778座,占全國乙醇汽油年銷售量的55%。
生物柴油蓄勢待發
生物柴油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是優質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發展生物柴油對推進能源替代,減輕環境壓力,控制城市大氣污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去年,中國石油完成7個省共計102萬畝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的建設任務,并與四川、云南、山東簽訂了生物能源合作協議,計劃建設600萬畝原料林基地和20萬噸/年生物柴油裝置。同時,中國石油還引進德國先進成熟技術,在四川南充煉化總廠建設6萬噸/年生物柴油示范工程,預計今年底投產。
地熱發電逐步實施
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有5500處地熱點,地熱田45個,地熱資源總量約320萬兆瓦。
中國石油在華北油田開展的地熱先導性實驗,取得了突破。華北兩口井大排量提液試驗表明,產出液溫度穩定在110℃左右,日產液穩定在600立方米左右,能滿足中、低溫地熱發電的要求。目前,中國石油利用油田老井改造后溫度達到110℃的大排量提液進行先導試驗初步方案已編制完成,專家審查論證后將逐步實施。
同時,中國石油對國外中低溫地熱發電先進技術進行了技術考察。目前,國外中低溫地熱發電利用熱水溫度是74℃。這表明,在開展地熱發電方面,前景廣闊。
油頁巖先導示范準備就緒
油頁巖又稱油母頁巖,是一種可燃礦物,外表呈褐色,這種石頭里含有石油的成分,可以燃燒,可以通過加熱干餾等辦法,熬出油來。
我國油頁巖資源十分豐富,遠景儲量達2萬億噸,相當800億噸頁巖油。僅廣東茂名礦田可采儲量就有50億噸,相當于3億噸至3.5億噸頁巖油。
去年,中國石油完成了《柳樹河盆地五林斷陷油頁巖礦(頁巖油)儲量預審》工作,取得了柳樹河的探礦權,并完成了《大慶柳樹河3萬噸/年頁巖油先導示范基地可研報告》的編制,待審查通過后實施項目建設。
開發利用新能源是應對能源、環境挑戰,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根據新能源發展戰略研究專家預測,隨著石油的世界性大量消耗,不久后全球將面臨資源短缺的現實問題。從世界范圍來看,新能源的綜合利用今后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石油在我國新能源未來的開發和利用領域中定會成為積極的推動者和堅定的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