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報告時指出,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8%左右。能源專家認為,雖然2008年中國經濟可能不會像去年那樣飛速增長,但國內工業化建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對能源仍保持旺盛的市場需求,石油和化工行業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中國獨特的長景氣周期市場。
從中國石油規劃總院獲悉,2007年我國成品油消費量約1.856億噸,同比增長6.4%,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預計2010年我國成品油需求量為2.2億至2.3億噸。消費量的強勁增長使我國從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2007年我國進口成品油3380萬噸,進口石油近2億噸,石油進口依存度已接近50%。在我國國內石油增產有限、國際油價飛漲的情況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將節能政策落到實處,有助于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石。
國際油價高位運行 考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能力
國際油價從2007年初的每桶50美元攀升至目前的每桶100美元。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牛犁指出,國際油價的飛速上漲對我國通貨膨脹造成較大壓力。煉油企業使用高價的進口石油,產品的生產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用油成本通過一系列的價格傳導機制,最終對消費領域產生較大影響。
此外,隨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原油價格倒掛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國中小型煉油企業主要靠進口原油煉油,地方煉廠因長期虧損停產或者倒閉,嚴重威脅著我國成品油市場供應。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運用節能政策降低能耗
今年國際油價延續了上年的走勢一直高位運行,百元油價漸成常態。專家指出,在我國國內石油生產能力增長有限的情況下,節能減排工作能否盡快取得實效將對宏觀經濟產生較大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研究室林躍勤指出,中國目前技術結構較差,替代技術落后,單位能耗較高。日本經濟每增長100個點,石油消耗才增長10個點,而中國經濟增長100個點,石油消耗就增長80個點。在未來10年,中國應通過能源法約束石油浪費,大力開展汽車耗油大改造,通過技術創新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周鳳起認為,要降低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需要采取一切行動來爭取少用一點油。例如,通過改變當前的消費習慣,實現小汽車的低排量;進行非常規石油的提煉,實現燃油替代;運用天然氣和非糧原料生產的可再生能源液體燃料來替代燃油。
完善石油進口多元化戰略 加強能源供給安全系數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的單衛國指出,中國經濟要持續發展,對石油的消費需求必定增加,這是任何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無法回避的經濟增長歷程。中國趕上了高油價時代,進口量不斷攀升,對中國的能源供應安全帶來較大風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的鄧郁松認為,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進口原油來自中東,一旦中東發生戰爭,我們將面臨嚴峻形勢。而且我國的石油進口通道過于單一,90%左右依靠外籍油輪運輸,而且80%的石油進口需要通過馬六甲海峽,石油供應中斷的風險難以預測。
石油研究專家林倫同時指出,在石油進口多元化的同時,中國若和世界能源消費國增進合作關系,尤其是和亞太地區的印度、日本、俄國加強在石油消費方面的合作關系,將有助于穩定國際原油的采購價格。以前,中國長期和日本、俄國爭奪石油資源,沒有和他們在購買國際原油方面形成合作關系,亞洲石油購買溢價高于國際市場,各個國家的平均采購成本較高,石油消費國若聯起手來可以將油價穩定在合理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