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油價屢創新高,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一度超過每桶103美元。與此同時,傳來一個消息:石油大國沙特阿拉伯宣稱,準備投資開發太陽能,爭取30至50年后成為電力輸出大國。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備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國。
沙特人猶如“睡在行走在石油上”。沙特石油大臣納伊米曾透露,沙特的石油儲量超過2640億桶,其中三分之二屬于優質的輕油或超輕油。從 2004年起,沙特日產原油就高達1000萬桶。按目前開采水平,其地下的石油足夠開采80年。國際油價的持續攀升,也讓石油大國沙特賺了個盆滿缽溢。去年底有專家預測,2007年沙特石油收入預計可達2011億美元,這比2004年整整增長2.77倍。滾滾而來的石油收入,使沙特年投資能力達1700多億美元,政府的財政支出能力大大增強。
既不缺乏資源,又大有美元可賺,沙特何以還提出建設“太陽能大國”的戰略設想?
說得過去的理由,或許有二:其一,沙特的石油資源儲量存在水分。美國西蒙斯國際公司董事長馬修?西蒙斯就曾質疑,為什么外界對于這個國家勘探與生產領域的細節以及支持仍具有巨大儲量的具體數據知之甚少?他認為,沙特石油的“黃昏”已經“不是一個遙遠的幻想”。而國際能源署前不久也曾分析,按照每天向全球提供石油需求量的40%來看,包括沙特在內的歐佩克剩余產能在2010年前將“維持在有限的尷尬水平”,到2012年則將降至最低水平。這些分析,若真接近事實,沙特轉而向替代能源開發不足為奇。
其二,油價瘋漲激發工業強國夢想。從2002年到現在,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了約4倍。與之相應,石油出口最多的沙特的石油收入也大幅增長。為避免和減少美元資產大幅縮水的損失,沙特采取了加大投資的對策:一是高調跨國收購,二是加大本國多元發展的投資。去年就有媒體報道,沙特計劃斥資5000億美元興建6座工業城。這些城市的面積加起來將有4個香港那么大。雖然有人質疑,這樣“依賴大量消耗能源的工業發展方式是否明智”,但多元化發展無疑是沙特實現強國夢想的一條現實之路。
然而,沙特所以要做太陽能大國,更重要的原因有兩條:第一,后石油時代提前到來之憂。油價高企導致石油開采能力透支,石油資源消耗加快,讓沙特面臨挑戰。在沙特,目前教育、醫療全免費,全國不征稅收。但這一切優惠都建立在豐厚石油收入之上。石油換來的一時繁榮,怎樣才能避免坐吃山空?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主動尋找和開發新的替代能源。這就是為什么沙特計劃投入數百萬里亞爾成立一個世界級的可再生資源研究中心,重點研究太陽能、風能、氫、甲醇等可再生能源開發的原因。
第二,全球氣候變暖的外部壓力。去年的歐佩克首腦會議上,歐佩克成員國不談增產,卻談環保,并達成一致。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在會上倡議建立一項國際發展基金,并宣布沙特阿拉伯已決定出資3億美元,專門用于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方面的研究。這是為啥?一方面是因受到國際社會壓力,另一方面也出于沙特自身的長遠利益。沙特也是一個車輪上的國家。由于國民收入高,油價低廉,每個家庭都有私車,沙特的主要城市也因此沒有公交汽車系統。公共交通主要由出租車來承擔,但出租車司機中卻很難找到一個本國人。過分依賴石油資源消耗,既使國家受到國際社會壓力,也給沙特帶來未來生存之憂。沙特經濟需要著眼長遠,從單一石油向多元化轉型。
石油大國沙特要做太陽能大國,給了中國三個重要的啟示:第一,盡管世界石油“頂峰”之說尚存爭議,但石油開采具有的不可逆性決定了這一天遲早將到來,在“石油峰值”問題上與其樂觀,不如多有些憂患意識;第二,作為世界石油大國的沙特尚且未雨綢繆,加大替代能源的開發,甚至雄心勃勃要做太陽能大國,而易采油時代已經結束、經濟發展越來越依賴石油的中國,更當加大加快替代能源的研究與開發,將能源多元化戰略變成現實;第三,在全球生存環境逐漸惡化的大背景下,節能減排、保護生態,是世界各國面對的共同課題,從本國國情出發,努力探索在發展過程中解決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是中國理當承擔的國際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