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石油美元背后的危機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8-03-04 來源:人民網 關注度:0]
摘要: 石油價格屢創新高,世界似乎也已經對每桶100美元的新價格習以為常。石油美元滾滾而來,令中東產油國應接不暇?偛吭诶诺玫纳程亍y行首席經濟分析師斯法其納亞其斯更是用“中了頭彩”來形容石油價格暴漲所帶來的數量巨大的“意外之財”! 2...
石
油價格屢創新高,世界似乎也已經對每桶100美元的新價格習以為常。石油美元滾滾而來,令中東產油國應接不暇?偛吭诶诺玫纳程亍y行首席經濟分析師斯法其納亞其斯更是用“中了頭彩”來形容石油價格暴漲所帶來的數量巨大的“意外之財”。
2002年至2006年的五年之間,海灣產油國的石油總收入高達15000億美元,而1997年至2001年的五年石油收入則為7500億美元,實現了翻番。
有消息稱,沙特正計劃斥資5000億美元興建6座工業城。新城市的面積是4個香港那么大,人口則是3個迪拜那么多,經濟產出將與新加坡不分伯仲。迪拜也在石油美元的刺激下,繼續著自己的人造島計劃,完成了棕櫚島之后,又開始營造世界地圖島,現在更為令人驚愕的是已經開始在籌備按照太陽系九大行星的結構建造“太陽系”人工島。
忽然到來的財富顯然使沙特等國的財政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大量盈余使政府可以為實現成為世界工業強國或是世界奢侈旅游中心的夢想而大規模注資,但也有經濟學家認為這是一種賭博,因為它的發展卻少必要的漸進過程,并忽視了目前通脹給這些國家帶來的負面效應。
經濟健康發展的一個要素就是低通貨膨脹,但遺憾的是近期石油價格暴漲的基礎是新的一輪全球性大規模通脹。海灣產油國的經濟結構單一,除石油外的自然資源匱乏,自然條件不適合農業生產。這種先天存在缺陷的經濟結構的特點,就是基本生活資料嚴重依賴進口。全球性通脹的影響已經在中東地區開始顯現,沙特的官方通脹率已達到6.5%,阿聯酋、巴林和卡塔爾的通脹率更是超過了10%。由于中東國家傳統上對糧食、蔗糖、茶葉、燃料等生活必需品實行政府補貼制度,而這些產品全部來源于進口,全球性通脹帶來的生活基本資料的漲價導致這些政府用于補貼的財政支出暴增。同時,由于中東產油國的貨幣與美元實際上是浮動范圍很小的固定匯率,美元的貶值導致中東民眾的實際購買力下降。阿聯酋和阿曼本月已經開始給公職人員加薪,幅度高達70%和43%。巴林則設立了1億美元的專項基金用于資助本國受漲價影響最大的低收入群體。沙特也開始計劃給職員加薪。
但這些在世界食品及其它生活基本資料價格的迅速攀升面前,實在是杯水車薪。同時,大幅加薪導致的貨幣發行量增大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國家內部的通脹。
美圓發鈔量的增長已經快過了石油價格的增長,滾滾的石油美元收入正在全球通脹導致的物價上漲中從中東國家政府的國庫回流到西方國家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