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億美元造4個香港石油大國欲變身工業強國
據香港商報報道,國際油價漫天瘋漲,令沙特王國迎來了實現工業強國夢想的春天。據《紐約時報》報道,沙特計劃斥資5000億美元興建6座工業城。這些城市的面積加起來將有4個香港那么大,人口將是迪拜的3倍,經濟產出將與新加坡媲美。沙特希望借此項目的運作大膽一博,以多元化的發展躋身全球工業強國之林,同時容納越來越多的人口,為年輕的一代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
5000億美元建6座工業新城
2007年11月的一個下午,隨著午休結束的鈴聲響起,數以千計的工人突然從四面八方涌入視線,他們或步行、或騎車、或坐公交車,人頭攢動,讓這片巨大的工地開始強健地搏動起來。在這片沙漠上空,起重機、高塔和橫梁縱橫交錯,超過3.8萬名來自中國、印度、土耳其和其它國家的工人在其間勞作,這些工人已經在此忙碌了兩年,為的是建造一座規模在世界上屈指可數的石化工廠。到今年年末,這座紅海邊上的巨大的鋼鐵城市就要在全球化的巨型機器里運轉起來:在這里生產的塑膠將被運到日本生產電視機,運到中國生產手機以及各類將被銷往美國和歐洲的商品。這座化工廠的建設成本也因為材料和勞動力的匱乏比預計翻了一番至100億美元,建造廠房的鋼鐵是當年制造埃菲爾鐵塔時的十倍。這座建設中的石化工廠全名叫拉比格石化公司(Petro Rabigh),由沙特國家石油公司(簡稱,沙特阿美)和日本的住友化工公司聯合投資建設。負責工程管理的一位美國人在陪同《紐約時報》記者乘坐巴士參觀廠區的時候,似乎有些出神。“我以前參與過很多大工程的建設,但這個工程的規模實在太驚人了。”他說。規模并不是最重要的。沙特希望借此項目的運作大膽一博,將自己從石油王國變身成為工業基地。石化工廠的建設僅僅是一個5000億美元投資項目的一部分。
總面積堪比4個香港
這項由83歲的老國王阿卜杜拉支持的投資項目,計劃在沙特境內建造6個新城,其中包括西海岸的“阿卜杜拉國王經濟城”,麥地那附近的“知識經濟城”和北部的“穆賽德親王經濟城”。沙特國家投資局希望這些新城能在2020年為沙特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1500億美元的收入,創造一百萬個新的就業機會,并為500萬人口提供落戶之地,同時使沙特的經濟在未來的20年間逐漸從單一的石油出口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新城的設計將《刀鋒戰士》中的未來風格與傳統的阿拉伯風格相結合。它們將肩負起4個工業領域的發展重任:石油化工、鋁業、鋼鐵產業和化肥業。根據沙特英國銀行的計算,這些城市的面積加起來將有4個香港那么大,人口是迪拜的3倍,經濟產出將可與新加坡媲美。除此之外,沙特的工業計劃還包括,建造4個煉油廠、兩個石化工廠和一個設有研究生院的大學,建造這座大學的社會捐助額將達到100億美元。
“在過去的20年里,沙特的經濟發展缺乏明確的目的。”總部設在首都利雅得的沙特英國銀行(SABB)的首席經濟分析師John Sfakianakis說道。“現在,大家的感覺是:我們贏了把樂透彩,可別把這筆錢浪費了。”
滾滾油元催谷發展春天
如果能源價格沒有漫天瘋漲,令石油大亨們賺得盆滿缽滿,沙特王國的宏偉經濟戰略簡直是不可能的。自2002年以來,國際油價已經翻了兩番,此前在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原油期貨價格甚至曾升穿每桶100美元。
石油收入5年激增一倍
據華盛頓的國際金融學院統計,從2002年到2006年間,海灣國家的石油收入高達1.5萬億美元,比上一個五年增長了一倍。作為它們之中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賺得最多。其實,工業現代化、發展經濟并不是什么新概念。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沙特一直在為經濟多元化作出努力。最著名的例子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沙特試圖改善沙漠環境的計劃,沙特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種植耐鹽植物,甚至試圖在沙漠上種植農作物。但八九十年代,長期的低油價使這些發展經濟的夢想成為泡影。政府90%的收入還是來源于石油出口,石油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
國內生產總值翻番
而在油價飆升的今天,沙特顯然迎來了實現工業夢想的新的春天。政府有足夠的底氣來投資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改善政府財政。過去五年間,沙特的國內生產總值翻了一番。就算排除石油的因素,自2002年以來,沙特的經濟增長也達到了年均4%到6%的速度。石油并不是沙特經濟增長的唯一引擎。沙特的私有經濟也發展迅速,現在已經占到國民經濟的45%,而20年前,這個比例僅為20%。據沙特英國銀行的統計,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沙特的私人資本在國內的投資翻了一番,大約占現在國內總投資的20%。
“大把大把的資金正在尋找投資機會。”沙特匯豐銀行的首席執行官Gray說。
政府負債銳減
財政狀況的改善是顯著的。1999年,沙特政府的負債相當于當時國內生產總值的1.2倍。現在,隨著政府逐漸償還債務和財政狀況改善,沙特的負債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例已經不足20%。去年,沙特的政府預算盈余為480億美元,是2003年時的5倍。今年,政府預算創了歷史紀錄,而預算僅僅是基于國際油價45美元一桶的保守估計。毫無疑問,到了年末,沙特政府的盈余又將達到一個可觀的數字。
冀2020年成世界工業強國
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綿延40英里到處可見購物中心、電子產品商店和奢侈品專賣店。雖然一切看上去欣欣向榮,但是許多沙特人都意識到,國家正面臨挑戰。這個靠石油發家的國家必須與時間賽跑,全方位地發展國民經濟,從而為年輕的一代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沙特現在人口大約為2450萬,其中700萬是外國人,有人戲稱這是一顆“人口定時炸彈”。沙特的出生率在世界名列前茅,大約40%的沙特人在15歲以下,到2025年,沙特人口估計將達到4000 萬。沙特匯豐銀行首席執行官Timothy S. Gray說:“沙特必須努力發展經濟,并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這已經成為了政府的一項政治使命。”
石油美元大量回流
現實情況是,海灣地區的經濟規模過于狹小,迫使石油大亨們將一部分資金投向國外透過不透明的主權財富基金投資或直接的私人投資——讓自己的資產更加多元化。去年,阿布扎比投資局斥資75億美元購買了花旗集團的部分股份。沙特主要的石化企業之一沙特阿拉伯基礎工業公司(Sabic)耗資116億美元購買了通用電氣的塑膠分部;科威特石油公司則花95億美元購買了陶氏化學公司的塑膠產品分部的一半經營權。今年年初,各大銀行受次按風波的影響損失慘重,美林證券和摩根士丹利均在其中,它們從中東和亞洲的一些主權基金那里累計籌資已經達到幾百億美元。根據彭博新聞社采集的數據,2007年,海灣國家的海外投資額已經達到創紀錄的750億美元。雖然產油國仍然在大量購買美國債券,但分析者稱,石油美元中留在國內的比例正在增大,用于投資拉比格石化公司這樣的巨型項目。這些留在國內的石油美元創造了中東地區的經濟繁榮,不僅資助建造了迪拜那些美輪美奐的摩天樓,還促進了中東整個地區電信網絡、公路和大學的發展。阿布扎比正在籌建一座盧浮宮分館,這項計劃將耗資近10億美元。迪拜最新的計劃是仿造里昂城的結構造一個縮小的新城,城內有居民住宅、一個博物館、一個寄宿學校和一個足球俱樂部。
國內尚無主權基金
“他們的目標是要在2020年之前把沙特變為一個世界工業強國。”喬治頓大學教授、海灣工業政策問題專家讓-弗朗索瓦?塞內克說,“這里投10 億,那里投10億,很快回報就來了。”塞內克說,像拉比格石化公司這樣的大項目將在幾年內使沙特邁入世界化工業前三名的行列。與科威特和阿布扎比不同,沙特沒有設立一個主權財富基金負責石油美元投資。沙特石油大臣、沙特工業發展政策的設計師之一納伊米在2006年拉比格石化公司的奠基儀式上對這個石油強國的夢想進行了概括。
“我想強調的是,拉比格石化公司建設項目只是我們宏偉藍圖中的一部分。”納伊米說。“我們的發展戰略包括,使沙特的經濟基礎橫向擴大,使國家收入來源多元化,吸引更多的國際外資,并且努力使這些發展項目的回報最大化,讓普通百姓從中受益。”
迅猛發展帶來過熱隱憂
如此迅猛的經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嚴重的負面效應。過去一年,沙特通脹嚴重,食品價格和房租顯著上漲。首都利雅得和其它主要城市的交通狀況不堪重負,房地產業熱得燙手,而建筑行業又因為缺少勞動力而嚴重受阻。與此同時,股市卻還沒有從兩年前的大跌中緩過勁來。從2000年到2006年初,當地的 Tadawul股票指數從2000點飆升到19870點,漲幅接近900%。但隨后,被高估的股市恐慌性下跌,幾個月內市值縮水了三分之二。2007年的大部分時間,當地股市都一蹶不振,直到最后一個季度,股指才稍稍回升,上漲幅度超過40%。但市值仍然只有兩年前最高點的一半左右。股市反彈的一大動力就是,股民對拉比格石化公司1月初上市的期待。第一次,沙特的股民可以在股市上買到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旗下產業相關的股票。拉比格石化公司首次上市至少發行 25%的股票,募集資金12.3億美元,一舉成為沙特歷史上最大的股票融資案例。1月底,該只股票開始交易。整個項目全部結束還需要一年的時間。進入正常運營之后,拉比格每年將產出240萬噸塑膠。這個合資公司,與幾十個其它工業項目一起,將把沙特推上世界石油和化工產品供應的第一集團。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目標是要成為另一個埃克森美孚,”喬治敦大學的塞內克總結道。“唯一的不同是,它還想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