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以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接連上書發改委要求成品油漲價,國家發改委卻沒有批準,于是石油巨頭們的又一場 “逼宮”大戲開演了。只不過這次開演的大戲石油巨頭卻做得很低調,一沒有向社會放出風聲,二沒有強調那讓公眾耳朵磨出繭子的 “國際油價上漲”原因,卻在暗地里使
出了 “殺手锏”:柴油從9月初的5250元/噸上漲到了昨天的6150元/噸,即便開出如此“天價”,部分民營加油站也進不到油。柴油告急,中石化和中石油加油站已開始執行每日限供1噸到2噸柴油。(10月25日《河南商報》)而當記者將這種情況反映給石油部門時,人家還揣著明白裝糊涂:“昨天我去視察市場,看到一切正常。”
一位業內人士道破了“天機”,這實際上已經形成了石油行業的“潛規則”,這些壟斷企業在完成國家定的年任務量后,基本都不再生產,因此,每年年底的時候,汽油和柴油都會特別緊張。同時,明年3月份可能要附加燃油稅,幾大壟斷集團在此時壟斷市場,可趁著燃油稅的東風,讓油價一并漲上去。這下明白了吧,萬變不離其宗,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漲價。你發改委不是不批準嗎?我不急,惹惱了公眾,“孩子哭了抱給娘”,政府你就看著辦吧。
和以往石油巨頭的漲價給社會帶來的不安相比,這次雖然沒有“黑云壓城”,可是“挾公眾以令政府”這招比往日的招數更損,他們不用親自出面,而政府在強大的市場和社會壓力下,必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是批準他們漲價就是給他們更加優惠的政策——— 這也是在“逼宮”之下時常會有的“慣果”。
在我看來,石油行業既然是政府壟斷性質的行業,就必須要有一定的公益性質,但現在這個公益性質已經被石油巨頭們完全拋棄了,正像一個已經被慣壞的“孩子”,如果再不采取必要的措施,這個“孩子”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嚴重的后果,因此,政府不能再拿“糖”哄,而是要采取更加強硬的措施,讓石油巨頭必須知道讓社會滿意才能端住飯碗,決不能讓全社會都要看他們的臉色行事,隨著他們的愿望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