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上旬,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李新華提出,期望2010年該公司裝備制造產業(yè)實現營業(yè)收入500億元以上,2015年達到1000億元以上。此言一出,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作為國內最大的油氣供應商,何以會突然向裝備制造領域拓展?
據了解,中石油集團旗下裝備制造企業(yè)包括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鉆機生產、鋼管制造、動力、儀表設備制造等配套企業(yè),其產品主要應用于國內石油開采及煉油化工項目中。2008年上半年,這部分資產實現銷售收入160.4億元,利潤6.54億元。
有中石油高層介紹,2000年以前集團旗下的裝備制造企業(yè)歷史包袱重、資產質量不佳,這一直是集團高層的“心病”,正因如此,這部分資產絕大多數都未進入上市公司。
“然而,油價的高企和國內油氣需求的猛增給這些裝備企業(yè)帶來了新的市場契機,西氣東輸等大型項目更促進了它們進行產品升級和技術革新。目前集團正在對這些資產進行重組,將組建幾個大型裝備制造基地,未來它們會圍繞集團油氣主業(yè)謀求更大發(fā)展。”他進一步透露。
西氣東輸助力
據悉,李新華是在最近召開的“中石油裝備制造板塊2008年上半年工作會議”上提出上述目標的。
李新華認為,中石油集團在連續(xù)四年探明石油地質儲量超過5億噸的基礎上,2007年新增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地質儲量分別達8億噸和4000億立方米以上,集團油氣資源接替緊張的狀況已明顯改變,儲量結構和序列更趨合理,進入了新的油氣儲量增長高峰期。
“未來裝備制造板塊將圍繞集團主業(yè)(油氣開發(fā))加快產業(yè)升級,優(yōu)化區(qū)域布局,整合資源要素,推行精細管理,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建成幾個大型石油裝備制造基地。”李新華說。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石油石化行業(yè)自誕生之日起就建立了完整的工業(yè)體系,這其中既包括原油的開采、煉制,也包括相關配套設備的生產、加工,因此中石油旗下各油田煉廠都擁有一系列裝備制造企業(yè)。
“從前這些外圍配套企業(yè)多依靠母公司維持生計。一旦母公司效益下滑,它們就面臨倒閉的風險。”有熟悉業(yè)內發(fā)展的人士說。
據他介紹,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國內各油田都進入了開采成熟期,原油產量開始下滑,這些外圍配套企業(yè)的生計也受到了嚴重威脅。同時,長期依賴母公司,導致這些企業(yè)不但機構龐雜、人員臃腫,而且技術落后、產品單一,缺乏市場競爭力,“最艱難的時候,有的單位常年不開工”。
總投資超過千億的西氣東輸工程為這些企業(yè)提供了重生的機會。這項工程不但需要大量的鋼管、挖掘機,還帶動了天然氣勘探開發(fā)所需的儀表、鉆機等設備的需求。近水樓臺先得月,中石油旗下的寶雞石油鋼管廠、資陽鋼管廠等生產企業(yè)獲得了大量鋼管訂單,寶雞石油機械廠等生產鉆機、儀表的企業(yè)也從中大賺了一筆。
“更重要的是,西氣東輸工程促動了這些企業(yè)的技術革新。比如盾構,它是管道、隧道開掘中的重要設備,西氣東輸開工時,施工企業(yè)都是花費了大筆外匯從德國進口盾構。可現在國內隧道工程中使用的都是國產盾構,這當中中石油旗下企業(yè)獲益頗豐。”上述人士說。
對于中石油來說,西氣東輸的意義顯然不止于此。他們開始籌謀做大旗下裝備制造產業(yè),并通過中石油海外尋找油氣資源戰(zhàn)略的不斷推進,實現裝備制造企業(yè)的出口創(chuàng)匯。
上述中石油高層坦承,在國內油氣儲量并不豐富、很多重大項目工期過半的情形下,如果將眼光盯在國內市場,實現“2015年產值過千億”目標是十分困難的。“但是伴隨著集團走出去戰(zhàn)略的不斷深入,裝備制造板塊將獲得新的發(fā)展機遇。”
據他介紹,自1990年代中石油探索走出國門,去國際市場尋找油氣資源開始,中石油的裝備制造板塊便進入國際石油勘探開采領域。2000年以后,隨著中石油在蘇丹、南美、俄羅斯、中亞及中東等地市場開拓的不斷成功,中石油的勘探采掘裝備也成為業(yè)界關注的焦點,寶雞石油機械集團的“寶石”牌鉆機等逐漸為國際同行所熟知。
“大慶鉆井、長慶鉆井等中國鉆井隊伍在全球鉆井業(yè)都是以低成本、高效率聞名的,其中設備性能優(yōu)良是重要的原因。”那位中石油高層說。
正是鑒于中國設備的質優(yōu)價廉,委內瑞拉等國石油公司紛紛向寶雞石油機械集團訂購鉆機,自2003年至今該公司已出口鉆機近千臺。
“寶石”品牌的打響,為中石油裝備制造產業(yè)拓展國際市場探明了方向,隨之中石油更積極地推動旗下勘探開采企業(yè)的生產設備國產化率,使”中國石油制造”的設備更迅速地走向遍布全球的中石油海外基地。
不但如此,中石油還積極參與各國大型項目的設備招標,僅2006年中標的印度“東氣西送”管道項目中,寶雞石油鋼管公司就獲得了總計60萬噸的鋼管生產合同,創(chuàng)匯5.37億美元,創(chuàng)造了我國石油裝備制造業(yè)產品出口的歷史新高。
目前,中石油已經制訂了裝備制造業(yè)務“十一五”后三年和“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明晰了鉆井、采油(氣)、動力、鋼管等10個專項的具體目標。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中石油已經開始積極推動對旗下裝備制造企業(yè)的重組:2007年,寶雞石油鋼管廠先后兼并了同在中石油旗下的資陽鋼管廠和遼陽鋼管廠,成立了新的寶雞石油鋼管公司;今年4月1日,寶雞石油機械廠又兼并了咸陽鋼管鋼繩廠組建寶雞石油機械有限公司;4月15日,華北第一機械廠、石油機械廠、機械化工公司、承德司達石油裝備公司、大港油田中成機械制造公司、中成裝備制造公司、新世紀制造公司7家單位經重組合并成立了渤海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目標只有一個——2015年實現營業(yè)收入1000億元,完成鳳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