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5日電(記者 孫艷莉)“我們比任何人都更希望看到一種替代能源的出現,而頁巖氣的開發潛力讓我們看到了緩解資源接替壓力的曙光。”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國際事業部中加石油中心主任韓華不無感慨地說。
不斷攀升的能源需求和日益增大的能源壓力,讓非常規能源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而頁巖氣在北美大陸上的大放異彩,則把人們的目光成功地引向了這個天然氣家族的新成員—頁巖氣,同時也喚起了我國對它的重視和關注。7月1日,由中加石油中心舉辦的為期兩天的頁巖氣儲層開采技術研討會在長春順利召開。在我國頁巖氣開發的起步階段,這樣的研討會無疑在我國與北美之間架設了一座溝通的橋梁,積極向北美學習經驗、交流技術,我國頁巖氣開發在“取經”的路上還有很長一段路程要走。
資源豐富
有關專家預測在四川盆地寒武系筇竹寺組、志留系龍馬溪組頁巖地層中存在豐富的頁巖氣資源。據初步估算,單這兩個組的頁巖氣資源就可以和整個四川盆地的常規天然氣資源總量相媲美!
2006年年初,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油氣資源規劃所組織專家在四川盆地西南地區進行了頁巖氣資源調查研究。經過一年的艱難跋涉和潛心分析,專家們雖然沒有對頁巖氣資源進行全面準確的估算,但是也給我們帶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
專家們認為,我國的頁巖氣資源應該是常規天然氣的幾倍之多,開發潛力不可估量。如此豐富的資源讓我們看到了緩解我國能源壓力的曙光。
頁巖氣的富集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而我國的地質因素恰恰給頁巖氣的形成和富集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國的地質條件非常有利于頁巖氣的富集”,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油氣資源規劃所戰略研究室主任董大忠說。
連續式富集頁巖氣藏往往分布在盆地內厚度較大、分布廣的頁巖烴源巖地層中,與常規油氣藏有著密切的成因關系。而我國陸上沉積盆地多,海相陸相沉積都比較發育,且油氣資源豐富,這樣良好的地質因素為頁巖氣的富集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資料顯示,我國南方海相頁巖地層可能是頁巖氣的主要富集地區。除此之外,松遼、鄂爾多斯、吐哈、準噶爾等陸相沉積盆地的頁巖地層也有頁巖氣富集的基礎和條件。
另一方面,生產周期長也是頁巖氣的顯著特點。頁巖氣田開采壽命一般可達30~50年,甚至更長。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沃思堡盆地Barnett頁巖氣田開采壽命可達80~100年。開采壽命長,就意味著可開發利用的價值大,這也決定了它的發展潛力。
開發瓶頸
然而,盡管資源豐富,我國頁巖氣開發還處于探索階段,目前仍沒有開采計劃,這個“價值連城的寶藏”至今依然沉睡地下。僅松遼、伊通盆地有幾口井開始試氣,初產在1000立方米左右,四川盆地和鄂爾多斯盆地也已經著手準備成立先導試驗區。
我國頁巖氣開發的現狀與當前我國天然氣開發的大環境不無相關。“我國的常規天然氣開發正處在蓬勃發展時期,目前不會動用大規模的精力去勘探開發頁巖氣資源。”吉林省東部盆地油頁巖資源評價項目負責人賀君玲分析認為。
作為一個新興的非常規能源,頁巖氣資源的開發需要大量技術、資金和人員投入。而我國頁巖氣資源的開發剛剛起步,經驗匱乏,技術不成熟,這些因素制約著我國頁巖氣的發展,頁巖氣資源的規模開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頁巖氣開發對技術的要求很高,相對常規天然氣來說,開采起來比較難,這主要是由頁巖氣藏的特點決定的。頁巖氣藏的儲層一般呈低孔、低滲透率的物性特征,氣流的阻力比常規天然氣大,所有的井都需要實施儲層壓裂改造才能開采出來,而我國至今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技術。
另一方面,頁巖氣采收率比常規天然氣低,常規天然氣采收率在60%以上,而頁巖氣僅為5%~60%。“低產影響著人們對它的熱衷,不過現在美國已經有一些先進技術可以提高頁巖氣井的產量。”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油氣資源規劃所李登華博士告訴記者。
我國頁巖氣藏的儲層與美國相比有所差異,如四川盆地的頁巖氣層埋深要比美國的大,美國的頁巖氣層深度在800~2600米,而四川盆地的頁巖氣層埋深在2000~3500米。頁巖氣層深度的增加無疑在我們本不成熟的技術上又增添了難度。
事實上,全球對頁巖氣的開發并不普遍,僅美國和加拿大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美國已進入頁巖氣開發的快速發展階段,加拿大商業開采還處于起步階段。美國頁巖氣開發有80多年的歷史,參與的石油企業從2005年的23家發展到2007年的64家。2000年美國頁巖氣年產量為122億立方米,而2007年,僅Newark East頁巖氣田的年產量就達217億立方米,美國頁巖氣總產量接近500億立方米,占美國天然氣總量的8%以上。
專家表示,美國頁巖氣發展速度之快,離不開國家政策上的支持和先進的開發技術,而這也是我國目前所不具備的。
20世紀70年代末期,美國政府在《能源意外獲利法》中規定非常規能源開發稅收補貼政策,而得克薩斯州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對頁巖氣的開發不收生產稅。另外,美國還專門設立了非常規油氣資源研究基金。
可以說,美國政府對頁巖氣開發的重視為頁巖氣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對頁巖氣這個新生事物而言,有利的政策支持無疑會大大降低開發成本,刺激頁巖氣的發展。
合作之道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部分學者對頁巖氣藏做初步研究,到前不久頁巖氣儲層開采技術研討會的召開,頁巖氣這個天然氣家族的新成員,正開始慢慢嶄露頭角。雖然潛力無窮,但卻“難以馴服”,技術不成熟、經驗不足、資金欠缺……如何喚醒這個“沉睡的寶藏”, 開辟出我國新能源領域的一塊新陣地?
對此,董大忠分析認為,與國外石油公司合作,用最短的時間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降低資金投入,將加快我國頁巖氣資源開采的步伐。
資源勘探程度低、技術不成熟,是當前我國頁巖氣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要想突破開發瓶頸,尚需要大量的勘探工作量和資金投入。吸引有資質的國外石油公司把人才、技術、資金、管理等生產要素投入到國內頁巖氣開發中來,對促進國內頁巖氣產業發展將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將有助于改善我國能源消費結構。
美國在頁巖氣開發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已經探索出先進的頁巖氣開采技術,主要有水平井+多段壓裂技術、清水壓裂技術和近期出現的最新壓裂技術—同步壓裂技術,這些先進的技術不斷提高著頁巖氣井的產量。正是這些先進技術的成功應用,促進了美國頁巖氣開發的快速發展。如果能引進這些先進技術,將為我國頁巖氣開發助一臂之力。
事實上,我國在對外合作方面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在經過了長達10個月之久的談判后,2007年10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美國新田石油公司簽署了《威遠地區頁巖氣聯合研究》協議,研究內容是四川威遠地區頁巖氣資源勘探開發前景綜合評價,這是我國頁巖氣開發對外合作簽署的第一個協議。
頁巖氣的合作開發,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充實的資金,而且讓國外石油企業享受到我國豐富的頁巖氣資源,實現了雙方的互利共贏。除美國新田石油公司外,還有BP等至少五家公司對中國豐富的頁巖氣資源“虎視眈眈”,欲在中國分得一杯羹。
“不僅僅是頁巖氣開發技術,這幾家公司在非常規油氣資源開采上都有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加入,對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有著深遠的影響。”董大忠說。
“不能盲目合作”,賀君玲強調。雖然加強合作對促進我國頁巖氣產業蓬勃發展具有戰略意義,但是在合作時,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地區條件,選擇在頁巖氣開發上資質好、技術和管理水平高的石油公司參與合作,這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基礎。
據了解,我國四川盆地屬于海相頁巖儲層,而美國新田石油公司正好在海相頁巖儲層開發方面具有先進的經驗和技術,所以雙方的合作將有力地推動四川盆地的頁巖氣開發。相反,我國吉林東部盆地則屬于陸相頁巖儲層,海相頁巖儲層的開采技術可能就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