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溢油事故已經過去了3個多月,但在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姜格莊鎮養殖海域,成片帶狀的油膜仍然清晰可見。
這種狀況讓姜格莊鎮扇貝養殖戶賀業才損失慘重。
“今年養了1.7萬籠扇貝,死亡的扇貝有1.4萬-1.5萬籠,死亡的扇貝數量占養殖總量的八九成多,而僅剩下的兩三千籠也明顯發育不良。”9月13日下午,賀業才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有些激動。
賀業才粗略地估算了一下,今年僅牟平區養殖戶的損失就在2億-3億元。在他的組織下,這個區160多戶養殖戶已經與北京盈科青島律師事務所簽訂了授權委托書,向康菲公司索賠。
水產品損失慘重
牟平區養殖戶們主要養的是海灣扇貝。
“再有一個月就開始收扇貝了,現在看再有兩個月也收不了。”賀業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據賀業才粗略統計,姜格莊鎮平均每戶扇貝養殖者損失達150萬元左右,總損失達2億-3億元。
煙臺漁業與海洋局環境保護科科長孫召波向本報證實,煙臺養殖戶養殖的扇貝、鮑魚等都遭受了非常大的損失,不僅死亡面積大,而且死亡比例也相當高。
受康菲漏油負面消息的影響,煙臺市出口韓國等地的水產品也受到了沖擊。“韓國也來了一些記者,來看具體情況。”孫召波表示,七八月份韓國公司對每一批次的貝類都要求出具檢測報告,水產品出口企業的成本自然被抬高。由于水產品可能受到污染的疑慮加劇,部分企業出口韓國的水產品只能暫緩。
溢油惹的禍?
讓扇貝等水產品遭遇滅頂之災的只能是水質污染。
“從監測點監測的情況來看,長島等多個監測點都出現了水質超二類的情況。”孫召波告訴本報記者,法律規定,捕撈區要求一類水質,養殖區需二類水質。“超過二類水質就說明海洋水體已經受到污染,不適合進行養殖。”他表示。
“在扇貝養殖中,死亡很正常,但每年的比例都不超過10%,而且現在也過了死亡期,在水溫和氣候條件與往年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如此大面積的死亡實屬罕見。”賀業才告訴本報記者。百思不得其解后,漁民們將目光投向了3個月前發生在渤海灣的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
“在開始的一個月,扇貝生長情況還比較正常。但到了6月份,養殖區域的水質突然變差,時不時會發現油污,扇貝開始陸續死亡。”賀業才對本報記者說,這一時間和蓬萊19-3漏油的時間非常吻合,養殖戶們懷疑是漏油事故所致。
8月底,賀業才讀大學的兒子從網絡上看到,河北樂亭已經開始起訴康菲對扇貝養殖戶造成的損失,并且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已經成立了律師團,免費為水產養殖戶打官司。于是,在兒子的指導下,他開始著手組織養殖戶一起起訴康菲。
“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加入到訴訟的隊伍中來,具體下一步會采取怎樣的措施,我們現在還在研究當中。”9月13日,北京盈科青島律師事務所劉東革律師告訴本報記者。
取證成難題
“現在我們做的就是和養殖戶們建立委托關系,從目前我手中掌握的資料看,煙臺養殖戶受損的情況不比河北少。”劉東革對本報記者說,“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取證。”
賀業才無奈地對記者表示,雖然今年扇貝出現了大面積的死亡情況,但是海上油污來源眾多,如何證明與康菲漏油有直接關系仍是讓漁民最為頭疼的地方。
“對于具體是不是康菲溢油引起的,我們也不能確定,只是想請律師幫我們找找原因,看到底誰來賠償我們的損失。”賀業才說。
“我們也很著急,”孫召波對記者說,“然而不論是水產品的死亡、旅游收入的減少還是水質的下降,在沒有確切證據鏈條支撐的情況下,康菲漏油是不是罪魁禍首依然難下定論。”此外,海產品死亡的原因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包括天氣原因,餌料是否充足,苗種、養殖密度是否達標等。即使判決康菲負有責任,也難以確定康菲對此造成了多大程度的影響。
“究竟該如何起訴,還要先等掌握具體情況后,再研究相關對策。”劉東革強調說,“訴訟不是唯一的手段,訴訟之前可能還會進行談判、調解,養殖戶拿到損失賠償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