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慶油田開發建設47年中,有這么一座寶庫,它收集儲存的“寶貝”是油田開發建設過程中最原始的勘探地質成果,不僅詳細、直接地記錄了油田勘探開發47年來的地質資料,而且使勘探專家的眼光得以穿越千米地層,發現地下油藏的蛛絲馬跡。這座寶庫就是大慶油田巖心庫,“寶貝”正是取自千米地下的巖心。
大慶油田目前共有油井4萬多口,油田計劃把油井的巖心資料陸續存入數字化信息庫。截至目前,大慶油田地質錄井分公司已完成油田912口井、5.3萬米巖心、130萬張圖片巖心資料的數據庫錄入工作。
巖心重要難于保存
巖心作為油田寶貴的資源之一,是認識評價地層地質特征最直觀、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在早期的石油勘探和后期的油田開發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多年來,巖心都是存放保管于自然條件下。由于風化和氧化作用,巖心含油特征及巖心顏色都會發生較大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巖心越來越難以真實反映原始地層特征。此外,科研人員為了看一口井或一小層的巖心,需要到巖心庫翻動大量的巖心,來回搬運,不僅工作效率低,巖心順序容易混亂,而且取樣后的巖心會發生不可避免的破損,無法再現取心時的原始面貌。
數字建庫直觀高效
面對這些問題,地質錄井分公司創新研發建立了數字化巖心信息庫。作為油田巖心的第一見證人和主要收獲者,觀察巖心特性、評價識別地層、發現油氣資源,是這個分公司在勘探錄井生產中的特色和優勢。
隨著油田老區升級改造,新區勘探開發步伐不斷加快,地質錄井分公司技術人員充分認識到,由于巖心露天存放容易污損、僅憑肉眼觀察容易出現誤差、輕質油層巖心油氣容易揮發等原因,后期研究者往往難以觀察到巖心的原始特征,不能滿足油田勘探開發的需要。
基于這一認識,地質錄井分公司應用數碼成像技術,引進了先進的YX鄄CJ-V型高分辨率圖像采集儀,對巖心進行現場實時掃描,獲得了巖心實物原貌的高度保真圖像,并結合巖心其他相關數據和資料,建立了油田首座數字化巖心信息庫,豐富了巖心保存手段,延長了保存期限,方便了資料查詢。
巖心掃描成像技術可提供整口井完整的巖心圖像,再現巖心在地下的原始面貌,避免了人工描述造成的人為誤差。還可以通過掃描獲得的巖心綜合柱狀圖進行鄰井對比,將同一構造區內的多口井放在同一個井區文件內,在這個井區中分別繪出單井巖心綜合柱狀圖,在同一屏幕上分別打開該井巖心綜合柱狀圖進行橫向對比,使一個構造區內的多口井巖心資料瞬間展現在地質工作者面前,分析與識別油氣層、落實儲量變得更為直觀方便。同時,巖心原始資料的保存,也為后期油田了解掌握區域地層特征、研究剩余油潛力和實施重大開發調整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目前,一口井幾百米的巖心圖像,用一張光盤就可以完整地保存下來,省時省力而且節約空間、節省成本。
貝28井是海拉爾貝區一口重點井,這口井是裂縫和孔洞儲油,且為輕質油層,油氣揮發快。現場巖心掃描成像及時保存了油氣層原始地質狀態,為今后進一步認識該區域地質規律,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總地質師賈承造等領導看到清晰的圖像后連連叫好:“這種巖心如果不及時掃描成像,是很難弄清原始地質情況的,很好!很好!”。這口井經綜合評價、試油驗證,獲高產工業油流。
網絡共享精度最優
為了快捷方便地查閱巖心資料,這個分公司還制定了“依托網絡,立足數據,面向應用,為油田科研生產管理服務,提高錄井資料應用水平”的資料應用方針,將掃描巖心圖文資料全部上網,通過網絡服務系統,實現了巖心資料的網絡共享,促進了新區勘探、老井挖潛和油藏評價等研究課題的開展。
這個分公司還注重總結巖心掃描工作經驗,依靠現有資源,完成了國內同行業唯一指導巖心掃描及資料處理工作的《油氣井巖心掃描規范》,減少了圖像資料整理過程中的誤差和數據錄入工作量。他們還應用光學知識,摸索出一套最佳掃描參數,并制定了相應模板,提高了調試、標定精度和效率。用這套參數掃描的圖像效果,優于原始參數掃描效果,提供掃描儀器的廠家技術人員也不得不豎起了大拇指。
巖心掃描技術為錄井解釋、完井決策、試油層位確定和測井成像校正等提供了豐富直觀的地質資料,也為地質錄井分公司擴大了服務領域,增強了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