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出臺《推動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明確從培育壯大煤礦主體企業、有序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提高煤礦機械化開采水平、加強煤炭綠色開發利用、鼓勵開展煤炭深加工等五個方面對全省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全省煤炭行業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
該意見明確五大工作目標,在培育壯大煤礦主體企業方面,將鞏固現有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成果,繼續推動主體煤礦企業強強聯合、做大做強。到2020年,煤礦單井規模不低于30萬噸/年,煤礦主體企業規模達到300萬噸/年以上,其中規模3000萬噸/年以上的主體企業2家,500萬噸/年以上的主體企業10家。
在化解煤炭過剩產能上,按照依法淘汰關閉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減量置換退出一批、依法依規核減一批、延緩開采或通過市場機制淘汰一批的要求,有序退出煤炭過剩產能。2016年起,用3至5年時間關閉退出煤礦510處、壓減煤礦產能7000萬噸以上;到2020年全省煤礦總數減少到750處,產量控制在2億噸左右。在提高煤礦機械化開采水平和煤炭綠色綜合開發利用方面,到2020年底,全省符合條件的生產煤礦全部實現機械化采煤,以及到2020年全省煤礦高濃度瓦斯抽采利用率達到65%,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75%,礦井水全部實現達標排放。
意見支持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優勢的大型化工、建材、電力等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控股、參股煤礦主體企業。加快發展煤炭洗選加工,優化煤炭產品結構。到2020年,全省原煤入選比例超過80%,其中煉焦煤全部入洗。支持重點煤炭生產企業有序發展煤化工產業,重點發展以煤制烯烴、天然氣、乙二醇等現代煤化工產業。
不僅如此,意見還要求加強對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過程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制,將工作推進情況及時向社會公布。并引入第三方機構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建立考核機制,對未完成任務的單位和個人予以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