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石油石化裝備業門類比較齊全,規格、品種基本能滿足需要,部分產品已接近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十二五”能源規劃又給國內石油石化裝備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但石油石化裝備業也存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了制約其發展的五道門檻。
工藝與裝備脫節
行業分析師劉曉晨告訴記者,由于各種因素,長期以來我國石化裝備制造企業的產品開發與用戶的工藝研究開發相互脫節,制造企業缺少與用戶的溝通,對相關設備在用戶裝置中的配置規律和使用要求缺乏研究。
據了解,石油化工工藝的開發周期比較長,石化裝備制造企業不能了解用戶部門的工藝研究時間表,對用戶的工藝開發研究難以跟蹤,不能開展針對性的設備制造研究。一旦工藝研究成熟,需要設備為之配套時,制造企業很多技術上的問題還未解決,而處于被動的局面,造成國外產品大批涌入國內。工藝與裝備相脫節,阻礙了石化裝備國產化的步伐。
系統性欠缺
有專家認為,我國化工設計院與化工研究院是割裂的,化工設計院只管工程設計,化工研究院只管化工單元工藝研究;我國的石化裝備制造業本身也是割裂的,鼓風機廠只造鼓風機,水泵廠只造水泵,而忽略了成套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系統的可靠性研究不夠。
此外,工藝和設備、主機和輔機的發展不同步。在發展設備的同時,往往忽視工藝的發展;在發展主機的同時,往往忽視輔機的發展。使工藝和設備、主機與輔機不能協調發展,系統集成能力差,難以滿足用戶的需要。我國目前缺少像GE、ABB、西門子這樣的一批具有系統設計、系統成套和工程總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廣闊的石化成套裝備市場不得不讓給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