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查韋斯以及“查韋斯主義”,人們見仁見智,唯獨在一點上,極度喜歡或憎惡查韋斯的人卻有著出奇一致的意見:委內瑞拉是全球石油產、供、銷鏈條上舉足輕重的一環。
據《石油與天然氣》雜志和委內瑞拉官網的數據,2012年委內瑞拉已探明石油儲量達2960億桶,占全球儲量18%,首次超過沙特阿拉伯,高居全球已探明石油儲量國家第一位;石油出口量近年一直排名世界第八;在歐佩克成員國里,委內瑞拉日石油產量配額居第五位。
石油之于委內瑞拉和查韋斯,意義不可謂不重大。歐佩克資料顯示,2011年委石油出口總收入高達881.31億美元,占全國GD P總量27.90%,出口收入總額95.17%。查韋斯在長達15年的執政時間里,對內推行大福利政策,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大幅提高貧困人口收入和分配,對外推行“不依賴于大國的美洲自主一體化”,所有這一切,依靠的都是“石油美元”。
事實上,在治理經濟方面,查韋斯并未顯示出過人之長,執政之初,2002年的通脹率為31%,2003年為27%,而執政之末的2011和2012年,也分別高達26.7%和19.9%;執政之初,委內瑞拉的G D P增速也很少超過2%。正是拜了“石油美元”之賜,委內瑞拉才得以在石油價格飆升后,獲得驚人的G D P增長率;也正是因為查韋斯把“石油紅利”通過國有化等極端措施牢牢攥在手里,才有充足的財力維持高福利,并不時給貧民發“紅包”。查韋斯執政15年,失業率從14.5%降至7.6%,赤貧人口從23.4%降至8.5%,依靠的一是天時(油價大幅上升),二是人力(“國有化”令大量石油收益由原先被少數利得者瓜分,變為向大量底層平民傾斜)。
也正因為有“石油美元”,委內瑞拉才能通過向17個拉美和加勒比貧困國家提供包括低價石油、優惠支付條件在內的援助。也正是這種俗稱“Petrocaribe”(石油加勒比)的措施,才讓拉美許多國家有勇氣無視美國金元政策,而努力追求拉美自主一體化 因為反正查韋斯會給他們送油和錢的,而錢也是石油變的。
正因如此,“后查韋斯時代”的委內瑞拉,為保國庫充盈、財政收入不致下降,除了維持石油產業的穩定,還能有別的選擇么?
問題在于,查韋斯的國有化政策雖然便于其將“石油紅利”集中在自己手里,便于其打破資本壟斷,對石油資源實施再分配,卻挫傷了國內外資本投資委內瑞拉石油產業的積極性,對擴大石油再生產、提高石油經濟的“底氣”是不利的。據歐佩克和IM F統計,由于“國有化”等因素,委內瑞拉石油開發投入嚴重不足,原油產量比查韋斯上臺前夕下跌了25%左右,石油日產量2011年下滑到247萬桶/天的低谷。2012年初,委內瑞拉石油部門高官曾表示,有信心將日產量提升到350萬桶,但最終只達到300萬桶。在堅持“國有化”政策不變的前提下,不論內資、外資,都很難對前途叵測、回報可疑的委內瑞拉石油產業虛擲千金。如今查韋斯去世,在民眾要求“大福利”、對重返“寡頭石油”時代普遍反感的情況下,這片誘人的石油沃土依舊充滿政策風險和突發風險,國內外資本面對可能敞開或部分敞開的投資之門,同樣會保持相當謹慎和警惕,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其石油產能和潛力的提升。
盡管擺出“反美”姿態,但查韋斯時代的委內瑞拉,其“石油美元”的多少,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美國市場,2011年其石油對美出口占總出口量比例高達40%,另有31%以極低的“兄弟價”提供給17個拉美和加勒比窮國。查韋斯生前便極力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力圖打開亞太和歐洲市場,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由于此舉對提高委內瑞拉經濟穩定性、減少系統性風險有利,預計不論大選結果如何,新政府都會延續這一“多元化” 政策,在維持委-美石油關系的前提下,努力拓展亞太和歐洲市場,這些地區在委石油利益不會因“江山變色”而受到大的影響。
不過不論誰上臺,“Petrocaribe”的戰略都勢必難以持久,在當前“大福利”所造成的委內瑞拉財政缺口難以填補,招商引資和擴大石油產能及出口量難在短期內顯著見效的背景下,新政府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減少“友情石油”提供,或大幅提高石油“兄弟價”的步伐會更快,這很可能將在拉美及加勒比這個特定市場區間,引發原油和成品油價格的劇烈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