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成為中國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后,俄羅斯也會成為中國天然氣第一進口國,未來中俄天然氣貿易量每年可超過700億立方。”7月19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中國首船亞馬爾LNG入港新聞發布會上說道,無論是管道氣還是液化天然氣(下稱LNG),俄羅斯天然氣在中國天然氣供應鏈條中的比重都將越來越高。
亞馬爾項目被中俄兩國領導人高度評價為中俄合作的“壓艙石”和“風向標”,迄今為止,該項目已經成功向歐洲、美洲輸送了近40船的貨物,其中LNG船就有20余艘。
7月19日,頭伏第二天,位于江蘇省南通市的如東LNG接收站在近40℃的高溫下,迎接了一船“冰川上的來客”。
7月19日抵達中國的,是該項目首次通過北極東北航道穿過白令海峽向中國供應LNG,其成功實踐為中國企業開展海外油氣合作特別是“一帶一路”合作探索出一種新模式。
無獨有偶,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對阿聯酋國事訪問之際,中國石油下屬子公司BGP與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簽署了百億合同,是目前全球物探行業有史以來三維采集作業涉及金額最大的一筆合同。中國需要穩定的能源供給、需要走出去,合作共贏才是世界石油工業發展的主流。
迄今為止,亞馬爾項目已經成功向歐洲、美洲輸送了近40船的貨物,其中LNG船就有20余艘。此次抵達中國,是該項目首次通過北極東北航道穿過白令海峽向中國供應LNG。
這艘被命名為Vladimir Rusanov號的ARC7冰級LNG運輸船,滿載來自俄羅斯所產的7.5萬噸液化天然氣,在19日上午剛剛完成了它在中國的“首秀”。之后,它將調頭北行,穿越白令海峽和北冰洋,返回自額爾齊斯河流入北冰洋的入海口,那里坐落著中俄史上最大的能源合作項目——亞馬爾項目。
也是因此,中方為此組織了一個高規格的入港迎接儀式: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俄羅斯能源部部長諾瓦克到場致辭;項目相關各方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總經理章建華、俄羅斯諾瓦泰克公司總裁米赫爾松,及江蘇省領導、絲路基金、國家開發銀行、中遠海運等公司領導悉數出席。
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發表講話
“去年10月項目建成,克服了北極地區極寒的作業條件,嚴格遵守了環境保護的要求,體現了高超的管理水平和運作能力,”努爾·白克力在致辭中表示。“如今在如東見證首船LNG抵達中國,標志著中俄雙方在‘冰上絲綢之路’的合作邁出了重要一步。”
盡管中石油和絲路基金在內的中方資本,在亞馬爾項目中的持股比例不足30%,但在中法俄三方的合作過程中,中國在金融和高端制造實力方面的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
CING2018中石油展團
在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包括中石油海洋工程和中海油工程在內的七家中國企業承擔制造了142個LNG模塊中的120個;中船工業旗下廣船國際、中集旗下的中集來福士參與了船舶建造;在運輸承接方面中遠海運、招商輪船等也參與進來。而在金融方面,項目獲得了中資銀行等值120億美元的貸款,占全部貸款中的60%。
該項目以中方55億美元的直接投資帶動了154億美元的出口,中國企業在工程建設、物流、航運、市場營銷等各方面深度參與,承攬了全部模塊建造的85%,包括6艘運輸船的建造、15艘LNG運輸船中14艘船的運營等,工程建設合同額達78億美元,船運合同額達85億美元。
也是因此,無論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數次會談和 公開場合中對于亞馬爾項目的建設都予以高度肯定,均認為這是“中俄雙方油氣合作的典范”。
“2020年,中國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算下來每年接近420億立方米,按照去年消費量來計算,占中國全年(天然氣)消費(量)的五分之一。”努爾·白克力說。
努爾·白克力(中)在振威展覽集團董事長張學山(右二)陪同下參觀展會。
此外,他向記者透露,兩國目前正在商談有關中俄西線的建設,如果一切順利,西線建成后每年還將有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輸送,未來十年兩國很有可能達到一年7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貿易量。
僅就北極圈內資源的向東擴展,其潛力也將遠遠超過現在的水平。
2018年3月29日,第八屆北京國際天然氣技術裝備展覽會(CING2018)和第十八屆中國國際石油技術裝備展覽會(cippe2018)在北京圓滿閉幕。本屆展會共持續三天,展出面積達9萬平方米,吸引來自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800家企業參展,其中世界500強企業46家,國際展團18個。據統計,本屆展會的參觀觀眾達11.7萬人次,來自國內外的行業專家、企業代表齊聚,共謀行業發展。
2019年3月27-29日,第九屆北京國際天然氣技術裝備展覽會(cing2019)將繼續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招展活動已經開始。明年3月,我們京城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