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一周,
殼牌、
道達爾、
雪佛龍、
埃克森美孚、
BP等國際石油公司相繼發布一季度業績報告,總體成績亮眼。在國際
油價每桶65至70美元的位置,這些國際石油公司基本實現了2014年油價每桶80到100美元時的經營業績。
殼牌一季度實現利潤57億美元,同比增長42%,此前達到這一水平是2014年二季度到三季度。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一季度實現4年來最高的利潤水平。BP、道達爾、雪佛龍等公司第一季度利潤也達到或接近2014年底油價每桶80美元時的盈利水平。
現金流是反映石油公司經營質量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埃克森美孚公司一季度運營和資產銷售現金流達100億美元,為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有市場分析師指出,這一“穩固”的現金流表現給市場投資者增添了很多信心。其他主要石油公司一季度現金流也基本持平或者略有上揚。
一季度業績回歸快于油價回暖,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際主要石油公司競爭力的提升。各業績報告不約而同提到幾項原因:
原油價格和天然氣價格的回升,資產配置的優化,經營效率的提升,節支降本的努力。其中后幾項都源于低油價下苦練內功。4年來,國際石油公司保持發展定力,集中力量打造優勢領域,操作成本普降30%,各類創新技術和應用投入大大提高了運行效率。
一季度國際石油公司戰略調整的敏捷和彈性值得關注。以上游為例,除了埃克森美孚產量略減外,主要國際石油公司油氣產量都有明顯回升,收購新區塊、重開老油田、進軍深海
勘探開發等措施為產量恢復提供了支持。今年,雪佛龍、殼牌、道達爾等公司上游投入更是迎來了拐點。油價不斷走強,各油田及時調整戰略,利潤效果很快反映到業績報告中。我國國內主要石油公司一季度產量下滑趨勢還未完全扭轉,業績比“高油價”時代尚有距離,國外同行戰略調整的彈性值得思考。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張衛忠認為,目前國際石油公司盈利增長高于預期,但是隨著油價進一步上漲帶來結構成本上揚,其增速會有所放緩。國內石油企業要精細研判,準確把握市場走勢,調整投資策略,重點關注目前上游資產并購市場,抓住產業鏈上不同業務盈利的窗口期。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