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因成功執行“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任務,由
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的
鉆井平臺“藍鯨1號”為人所知。
6月9日,中集集團CEO兼總裁麥伯良在股東大會上表示,繼“藍鯨1號”之后,同樣由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的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藍鯨2號”,將在今年8月建成,目前正在和有關方面商討如何交付使用,用途未定。
“藍鯨1號”鉆井平臺。 本文圖均為 視覺中國 資料圖“藍鯨1號”鉆井平臺。 本文圖均為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據麥伯良透露,“藍鯨2號”和“藍鯨1號”是同樣規格的設備。此前媒體報道,作為同系列姊妹船,“藍鯨2號”在項目建造工藝等方面比“藍鯨1號”有重大創新突破。
已投入使用的“藍鯨1號”海上鉆井平臺面積可比一個足球場大小,長117米,寬92.7米,高118米。據報道,“藍鯨1號”最大作業水深3658米,最大鉆井深度15240米,是目前全球作業水深、鉆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鉆井平臺。與傳統單鉆塔平臺相比,它配置了高效的液壓雙鉆塔和DP3閉環動力管理系統,可以實現提升30%作業效率的同時節省10%的燃料消耗。而先進的船舶穩定定位系統使得“藍鯨1號”的定位誤差最低降至0.1米。
麥伯良透露說,“藍鯨1號”的造價為7億元,暫時尚未對外銷售,目前以租賃形式收取租金,租金價格和市場水平相當。
“藍鯨2號”鉆井平臺。“藍鯨2號”鉆井平臺。
至于即將交付的“藍鯨2號”是否會用于開采天然氣水合物,麥伯良在股東大會上表示,雖然“藍鯨1號”用于開采天然氣水合物,但不代表“藍鯨2號”就會開采可天然氣水合物,具體用途目前還在商談中。
天然氣水合物因為外觀似冰,遇火即可燃燒,故又被稱為“
可燃冰”。可燃冰存在于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是由天然氣和水在高壓低溫的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為一種燃燒值高的
清潔能源。
目前,“藍鯨1號”還在廣東省珠海市東南320千米的神狐海域開采可燃冰。所開采的可燃冰為泥質粉砂類型,被認為是未來最具商業價值也開發難度最大的一種可燃冰。
此前,3月28日,第一口試采井開鉆,并在5月10日點火成功,從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采出天然氣。5月18日,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宣布成功。
截至6月2日,“藍鯨1號”已連續22天產生甲烷含量達99.5%的天然氣,開采過程安全可控,未對環境造成污染。由此,中國成為全球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開采連續產氣時間最長的國家。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