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巴林和沙特突然宣布與卡塔爾斷絕外交關系,炮轟卡塔爾“支持恐怖主義”、“支持反政府武裝”、“試圖動搖巴林國家安全與穩定”、“支持穆斯林兄弟會”。
也門、阿聯酋、埃及、利比亞、馬爾代夫也隨即跟上向卡塔爾拍磚,阿盟則宣布開除卡塔爾會籍,一夜之間海灣地區美滿和諧的大家庭變成了風雨飄搖中的友誼小船。
盡管有報道稱這一外交沖突是由于卡塔爾政府和新聞機構網站遭到黑客入侵等一系列誤會所導致,但是沙特等國可以稱之為“過激”的反應并非僅僅由此而來。2015年沙特前任國王阿卜杜拉駕崩、新王薩勒曼繼位后,沙特內部各派都在尋求自己的定位,內部斗爭激烈。
對于卡塔爾來說,沙特內部斗爭可以說是千載難逢的時機。卡塔爾年方37歲的新君塔米姆2013年繼位后積極擴張該國國際影響力、實行“小國大外交”戰略,試圖將卡塔爾建設成為中東的國際政治中心。
“異類”卡塔爾盯上國際天然氣市場定價權
在海灣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各國中,卡塔爾可以說是異類。在世人眼中,以沙特為首的海灣地區國家可以說是“富裕”一詞的具現化,這種富裕依賴于這一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但是卡塔爾并不依賴于原油貿易,而是以天然氣輸出為支柱產業。
卡塔爾的原油儲量約有27億噸,僅僅相當于地區頭號產油國沙特原油儲量的7.4%左右;相對而言,卡塔爾擁有極為豐富的天然氣儲量,據估算其天然氣儲量約為24.5萬億立方米,占全世界儲量的13.1%,僅次于俄羅斯和伊朗位列世界第三。尤其是在近幾年中,卡塔爾的天然氣出口量快速增加,已然成為世界頭號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占據全球30%以上的市場份額。
海合會成員國政府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原油出口貿易,依賴于由OPEC控制的國際
油價,因此不得不團結在OPEC兩大強權之一的沙特周邊,追隨沙特的政策決定以保障自身利益。
但是卡塔爾盡管同樣位列OPEC成員國,卻不需要受到這方面因素的掣肘。正相反,卡塔爾的主要需求在于影響國際天然氣市場的定價權。現有的國際天然氣價格缺乏如同國際原油市場中的OPEC一樣有力的價格影響機構,填補這一空白是卡塔爾的重要目標。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2001年卡塔爾聯手伊朗、俄羅斯兩國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成立天然氣出口國家論壇(Gas Exporting Countries Forum,
GECF),總部設立于卡塔爾首都多哈,俄羅斯、伊朗、卡塔爾三家的天然氣儲量便占到了全世界總量的57%。在此基礎上,2008年12月23日莫斯科部長級會議上各成員國通過了組織章程,GECF正式成為了擁有12個成員國、覆蓋全世界70%天然氣儲量的天然氣界OPEC。
地區緊張局勢或將影響全球經濟運行
卡塔爾斷交風波將導致地區局勢再次緊張。自去年沙伊兩國斷交之后中東局勢便開始彌漫火藥味,而此次斷交風波更加重了地區緊張。
隨著波斯灣地區對抗的逐漸成型,雙方的沖突很有可能進一步表面化和劇烈化。作為全世界最重要的能源輸出地,波斯灣地區的緊張局勢將嚴重影響全球經濟運行,甚至可能誘發新一次石油危機。
總體而言,卡塔爾面臨的斷交風波僅僅是地區沖突的一個縮影。中東地區緊張局勢與沖突將會以新的形勢展開。這不會是結束的開始,但至少是開始的結束。
【專家簡介】賈晉京,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首席研究員,研究領域包括國際金融、宏觀經濟、全球治理、創新與產業政策等。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