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發布2月原油市場報告,雖然各路專家對限產完成比率尚無統一算法,但是對兩個月以來的限產執行效果都印象深刻。3月9日,美國WTI
油價跌破50美元,3月14日繼續跌破48美元,
布倫特油價則跌破51美元,雙雙創下連創年內新低,反映全球原油生產商博弈加劇。
WTI油價全稱西得克薩斯輕質
原油價格,是北美市場的基準油價,世界其他地區則更多的以布倫特作為基準油價。在原油市場敏感時刻,作為油價回升基石的OPEC限產愈加受到市場關注。
上述報告顯示,OPEC國家2017年2月原油產量3196萬桶/天,繼1月以來再次實現限產協議設定的3250萬桶日產目標,比1月日產量減少了14萬桶,比2016年12月減少了107萬桶,相對于減產協議達成時(2016年11月)的日產量減少了135萬桶。盡管眾多機構對限產完成率的計算各持己見,但OPEC的執行力頗受市場認可。
此次限產協議由OPEC于2016年11月30日達成,從2017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為期半年,目的是遏制全球原油供給上升支撐油價,是自2008年以來OPEC達成的第一個限產協議。
OPEC此次報告顯示,其成員國2月產量減少幅度雖然不及1月,但仍然保持較強的力度。沙特、伊拉克和阿聯酋分別以減少日產量6.8萬桶、6.2萬桶和3.6萬桶排名前三;1月增產的減產豁免國利比亞本月日產量減少1.1萬桶;尼日利亞和利比亞兩個減產豁免國較上月分別又增產5.8萬桶和3.6萬桶;其它國家較上月均不同程度減產。連續兩個月實現減產,顯示了協議執行的紀律性,也顯示了沙特的領導力和影響力。
3月25日至26日在科威特城還將舉行五國部長會議,以監督限產協議的執行情況,討論限產協議延長的可能性,該會議主席由科威特石油部長擔任,成員還包括阿爾及利亞、委內瑞拉、俄羅斯和阿曼石油部長。
正是由于OPEC的限產,
國際油價才獲得支撐,2017年以來布倫特油價走出去年的低谷,一直維持在50美元以上,各石油生產國均從中獲益,而其中未參與限產的國家受益尤多,其中又以美國為最。
在OPEC限產的同時,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加大馬力開工上產。由于美國頁巖油產量來自眾多私人獨立石油公司,他們在競爭中只從各自商業利益出發,只要油價合適有利可圖,就會不斷打井
采油,致使頁巖油成為國際原油供給最主要的增量。
根據油服巨頭
貝克休斯數據,美國活躍鉆機數上升明顯,2月份較上月增加27部,較去年5月27日增加267部。OPEC報告顯示,2月美國原油日產量1395萬桶,比去年同期增加34萬桶,比1月增加6萬桶,占非OPEC國家日產量增長的85%。除美國以外,原油產量增長主要來自巴西和加拿大。
OPEC已經意識到其他產油國在其限產時“搭便車”。3月7日,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在參加美國劍橋能源周會議期間發表評論時稱,沙特已按照高于承諾的標準執行減產協議,日產量低于1000萬桶,沙特不會容忍其他國家坐享其成。不過世易時移,OPEC不再擁有三十年前的影響力,對于美國“搭便車”的行為,OPEC缺乏有力的反制武器,不得不施展“合縱連橫”,以“三寸不爛之舌”游說“列國”。
上周劍橋能源周會議期間,OPEC秘書長巴爾金展開了繁忙的社交活動,會見國際能源機構和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的高管,爭取各方支持。值得注意的是,他數次在不同場合,會見美國頁巖油生產商的高管,主要議題是當前石油市場的困難與機遇。他試圖讓各方就原油產量達成一定默契,維護OPEC限產成果這一各方共同的利益所在。科威特石油部長在提到巴爾金的上述會見時稱,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承諾如果原油價格下跌,則不會增加產量。
然而,市場有自己的答案。3月9日,美國能源署(EIA)發布了每周數據,美國原
油庫存量大幅上漲,WTI油價應聲跌破短期心理關口50美元,此后連續三個交易日WTI均創下年內新低,3月14日WTI油價跌破48美元,布倫特油價也創年內新低,跌破51美元?梢,當前國際油價對于原油供給量的變化異常敏感且脆弱。
石油是金融化程度最高的大宗商品之一,大量資金關注著各大產油國的一舉一動,油價50美元上下成為原油市場“多”“空”博弈的焦點。OPEC、美國、俄羅斯等產油國仿佛陷入了“囚徒困境”,各方整體利益最大化目標是克制生產、支撐油價,但在預期別人違反默契的情況下,各自決策的結果卻是提高產量,獲取短期利益,從而事實上推動導致油價下跌,損害各方整體、長期利益。以沙特為首的OPEC試圖聯合石油生產國共度時艱,但各自利益導向不同,下一步效果如何仍需觀察。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