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薩德”的爭端,中韓關系降至冰點,抵制“薩德”、抵制樂天,一時間成為中國社交媒體的熱詞。據韓聯社2月27日報道:作為韓國免稅店龍頭老大的樂天集團召開了董事會會議,決定把星洲高爾夫球場地皮轉讓給韓國國防部用于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如果雙方正式簽約,很快便會開始設計和施工。一旦“薩德”簽署落地,朝鮮半島的政治局面將會發生很大變化,而中國的安全將受到極大威脅。
韓國民眾反對樂天集團為韓國軍方提供“薩德”部署地提出抗議
韓國是一個典型的半島國家,其國土面積為9.96萬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就占據了國土面積的70%,而能源資源又極度貧乏,幾乎沒有化石能源儲量,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可開發量又十分有限,工業原料只能依靠進口,自給率僅為10%。即使煤炭、石油、天然氣幾乎都依賴進口,但是韓國卻用全球0.68%的人口消耗著全球2.6%的石油、2.2%的煤炭、1.3%的天然氣。資源的進口使得韓國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貿易國之一。2015年,韓國的液化天然氣(LNG)進口達到437億立方米,成為僅次日本的全球第二大LNG進口國。
盡管石油資源貧乏,但是韓國卻有著強大的石油工業,韓國每年的石油制品出口額超過500億美元,2015年達到3110千桶/天,超過沙特、巴西、伊朗、加拿大等重要產油國,全球排名第七。
韓國經濟
韓國、新加坡、印度、中國、日本,2014年成為世界石油煉制和產品出口的五巨頭,而韓國更是擁有世界最大的煉油廠,根據之前韓國最大的報紙《朝鮮日報》報道聲稱,韓國煉油及石油制成品行業正在面臨深刻的產業危機,而這一切所謂的‘元兇’竟然是中國。
2014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占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的23%和全球凈增長的61%,中國石油進口增長到700萬桶/日,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創下歷史最高水平。根據海關總署2016年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2月進口原油3638萬噸,相當于每日進口原油860萬桶,12月份成品油進口達到259萬噸,出口535萬噸。
中國港口貿易
韓國對華出口總額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石油化學產業對中國的依存度尤為嚴重。韓國石化界最大的兩大企業樂天化學與LG化學的海外出口量中40%為中國所占據。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分析指出,石油化學、鋼鐵等基本材料制造業在全球金融危機以前都是依靠中國的需求實現了快速發展,一旦失去中國這一巨大市場,韓國經濟將瀕臨斷裂,而韓國石油產業將走向何方?有韓國業界人士稱,如果中國以價格開路登陸韓國市場,韓國的消費者恐怕是守不住國境線的,這對韓國本土企業將會是致命打擊。
隨著石油勘探開發技術的逐步深入,中國石油鉆井也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地形地質,工程的復雜技術也帶來相應的巨額成本壓力,因此如何降低綜合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并縮短鉆井時間,努力推進石油鉆井技術發展成為我們重點關注的方向。
中國石油鉆井
2017年3月20日—21日,由北京振威展覽有限公司與中國國際石油石化技術裝備展覽(cippe)組委會聯合舉辦的“第九屆國際石油產業高峰論壇”將在北京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辦,本次論壇圍繞如何技術創新實現低成本開發、提高采收率進而促進降本增效助力市場開拓為主題。我們始終堅信,在科學發展觀的正確引導下,我們定會抓住機遇,實現技術革新,讓中國擺脫石油進口的依賴,實現獨立且強大的石油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