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8月起,電煤價格暴漲。圖為江蘇連云港港口
煤炭貨場,大型機械在輸送電煤。
煤價大漲,是因去產能所致?
會不會撼動政府去產能的決心?
下一步該怎么做?
《“煤超瘋”來襲電煤價格幾個月翻番》追蹤
11月25日5版刊發的《“煤超瘋”來襲電煤價格幾個月翻番》,對近期煤炭價格上漲現象及其影響,作了比較詳細的報道和分析。
行情現在一下變好了,一些已關停的煤礦又開始或謀劃復產了。煤炭去產能還有沒有必要繼續搞?去產能如何做得更好?記者就此采訪了我省相關主管部門和煤炭企業。
1問
去產能引來“煤超瘋”?
多重因素導致煤價上漲
“經歷了連續4年的低迷,許多煤炭企業已經傷了元氣,沒信心了。”省能源局煤炭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淘汰過剩產能,主要針對小煤礦,而我省一些大礦也主動關了。
煤炭行業去產能效果顯著。今年去產能的任務是關閉139個煤礦,目前已超額完成。川煤集團營銷公司總經理曹永國介紹,今年關停9對礦井的任務已提前兩月完成。
除了化解過剩產能,國家還控制新增產能,通過產能置換的方式,讓新建的煤炭項目通過減量生產承擔化解過剩產能的任務。對煤炭企業實行276個工作日制度,壓縮了全國16%的產能。
去產能只是煤炭價格上漲的因素之一。省能源局煤炭處相關負責人說,去產能和煤炭漲價之間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此輪煤炭漲價既有去產能引發的供需不同步,也有鐵路車皮報廢引發的運力緊張,更有市場預期的錯位以及炒作囤積。
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經濟運行處相關負責人指出,運力緊張是更重要的因素。
2問
去產能會因“煤超瘋”動搖嗎?
煤炭產能依然嚴重過剩,政府決心不變;煤礦復產風險很大
一些煤炭企業或將復產。去產能效果會因此打折扣嗎?
對此,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去產能的決心不能動搖,將嚴格按標準對今年化解淘汰過剩落后產能任務開展驗收,確保產能真去真退。特別是對落后產能必須堅決淘汰,不搞等量置換。
我國煤炭產能嚴重過剩、供大于求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能源消費強度將有所回落,特別是隨著可再生能源和
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煤炭的市場需求很難有絕對增長的空間。目前,全國各類煤礦產能總規模全部形成有可能超出60億噸,而市場空間僅34億噸-36億噸。
曹永國表示,當前煤炭價格上漲缺少市場基礎,不可持續,不能因此動搖去產能的決心。川煤集團關停的礦井都是資源枯竭、災害嚴重、扭虧無望的過剩產能,“明年關停8對礦井,我們轉型發展的決心和路徑不會改變。”
中小煤礦是否會死而復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經濟運行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煤礦關停后要復產,成本很高,“很可能把巷道打完,挖出煤來煤價又跌了。”
3問
去產能如何做得更好?
充分考慮供需平衡改變的效應,控制好節奏,匹配好中長期供需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連續三次要求各省市釋放煤炭優勢產能,并把276個工作日制度增加至330個工作日。這在省能源局煤炭處相關負責人看來,政策正在根據新出現的情況,積極做一些彌補,統籌好去產能與保供給、穩價格,保障迎峰度冬的煤炭穩定供給。
如何才能更好地去產能?“如果把去產能比作動手術的話,更好地去產能,就是讓它的副作用更小,術后恢復更快。”省能源協會副會長、四川大學能源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光文說,要控制好去產能的節奏、效果,減少價格的波動。
省能源局煤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實施去產能以來,煤炭控制產量力度明顯大于
鋼鐵行業。1至6月,全國煤炭產量16.3億噸,同比下降9.7%,降幅同比擴大3.9%。而粗鋼產量39956萬噸,同比下降1.1%,降幅同比收窄0.2個百分點。煤炭去產能快于鋼鐵業,用煤需求上升,也導致了供需不平衡,推升煤價上漲。因此,去產能過程中應科學把握規模和節奏,保證煤炭市場的基本穩定。
馬光文認為,產能過剩是一個長期積累的問題,去產能要充分考慮市場價格波動,充分保證市場的調節機制。對去產能將打破供需平衡要有足夠的準備,不能簡單地砍掉多少產能、降低多少庫存,對行業的整體發展和與經濟轉型之間的匹配也應有充分的認識。大宗物資交易簽訂中長期合同是國際通行的做法,煤炭等行業也可借鑒,引入市場調節機制。
11月23日,山西焦煤集團與河鋼、首鋼、鞍鋼、寶鋼、馬鋼、華菱鋼六大鋼鐵集團在京簽訂了2017年煉焦煤中長期合同。這是繼前期神華、中煤能源與五大電力集團簽訂動力煤中長期合同后又一重大突破。我省川煤集團也在與主網
火電企業溝通、協商簽訂中長期供需協議。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