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球開始認真執行《巴黎協定》(Paris Accord),控制氣候變化,那么在十年內,“碳氫化合物時代”就將來臨。
這并非環保戰士對全球能源趨勢不切實際的預測,而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的想法,這在他們對全球石油市場的最新預測中已有闡述。
OPEC在展望報告中指出,
新能源技術的發展,以及飽受污染之苦的新興市場施加的政治壓力,導致人們對“石油峰值”的擔憂與十年前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人們擔心這種不可再生能源會迅速耗盡,如今卻開始擔心更新更環保的技術將迅速取代它。
誠然,在石油供應量占據全球總量超過三分之一的OPEC內部,針對此事也沒有達成共識。OPEC認為,原油需求量仍將有上升趨勢,到2040年達到每天將近1.1億桶。而今年的全球原油需求量大約為每天9,420萬桶。
不過這家總部設在維也納的組織認為,在這兩種可能的情境中,隨著世界各國紛紛在節約能源和研究更加環保的可替代能源上進行投資,原油的需求將提前見頂。如果采用電動汽車和其他可替代能源的步伐加快,在進程推進最劇烈的情況下,原油需求的頂點將為每天1.009億桶。
OPEC的數據,掩蓋了他們目前在組織戰略上的巨大爭端,盡管他們并不會承認這點。爭端的最新體現就是本月OPEC成員國的部長會面,他們可能會通過決定,自2009年以來首次減少石油供應量。在過去兩年中,沙特阿拉伯強迫合作伙伴接受更低的
油價,并警告他們稱,如果他們試圖把價格抬高到繁榮年代,新技術就會迅速讓他們沒飯可吃,“讓依賴石油美元的國家破產。”
在預測原油需求見頂方面,OPEC甚至不是最危言聳聽的:歐洲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商荷蘭皇家
殼牌(Royal Dutch Shell)的首席財務官西蒙·亨利在上周表示,原油的需求可能會“在今后5至15年內”達到頂點。但是殼牌也有自己的想法,做出這樣的預測,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預計天然氣將在全球經濟的許多方面取代石油。殼牌擁有大量天然氣資源,尤其在他們去年斥巨資收購BG Group之后。
因此,對包括位于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而言,這種預測擁有十分明顯的現實意義。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紐約州總檢察長(New York Attorney General)調查
埃克森美孚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們懷疑該公司在估值資產——主要是尚未開采的石油和天然氣時,瞞報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政策重點的迅速轉變導致的油氣跌價對其資產的影響。
世界上的原油消費量長期來看一直處于上升軌道,而且最便宜的原油會最先被開采出來,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使用較昂貴的剩余原油儲量仍然是一種經濟的選擇。不過如果連原油最忠實的信徒OPEC都開始對此產生懷疑,這種看法就顯得站不住腳了。上周五,美國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集團也首次透露出這種觀點,表示其有可能減少多達46億桶油當量的
原油儲備。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