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緩慢復蘇推動石油需求平穩增長。而供應方的諸多不確定性使得石油市場何時再平衡備受關注。
唯一的確定性是明年世界石油市場的平衡情況將主要取決于
歐佩克的產量情況。
這兩年,石油市場上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供應過剩”。這也是
油價從2014年6月110美元/桶跌至今年年初最低不及30美元/桶的根源所在。
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數據,2013年世界石油市場還供不應求60萬桶/日,2014年就已經變成供過于求60萬桶/日,2015年過剩量更是達到160萬桶/日,且為新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供應過剩。從季度水平來看的話,2015年二季度市場過剩量最高達到200萬桶/日。本次石油市場供應過剩出現的力度之猛、對油價的打擊之狠,使得投資人的關注重點開始轉向“供需基本面”,石油市場何時能夠重回“供需平衡”狀態也成了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今年年初,市場普遍預期下半年世界石油市場將重歸平衡狀態。然而,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差距:一方面,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導致石油需求增長并不給力,另一方面,“任性”的歐佩克又肆無忌憚地開足馬力增加原油產量,這導致的結果就是需求增長還是難以追上供應增長的步伐。
那么,石油市場到底什么時候才能重歸平衡呢?盡管近兩年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但仍然保持了穩步復蘇態勢,石油需求也得以實現平穩增長,因此,未來需求方并不會帶來太大懸念。供應方就不然了。一方面,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是否能夠達成減產協議、達成協議后能否嚴格執行,據稱獲得減產豁免的三個國家(尼日利亞、利比亞、伊朗)未來產量前景如何仍不能確定;另一方面,產量不斷突破新高的俄羅斯能否配合減產或凍產,油價得以反彈后美國原油產量的復蘇前景如何,也難以言說。所以,任何關于市場再平衡時點的結論都難以輕易得到。
不過,我們可以嘗試做道數學題。根據IEA10月石油市場月報,2016年一、二、三季度石油日供應量分別為9660萬桶、9590萬桶、9710萬桶,世界石油日需求量分別為9550萬桶、9580萬桶、9680萬桶,市場分別供大于求110萬桶/日、10萬桶/日和30萬桶/日。其中二季度市場已經非常接近平衡狀態,然而由于該平衡主要是因為加拿大野火導致該國石油供應驟降所致。野火的影響消退之后,中斷的供應也隨即恢復,因此這種平衡是脆弱和短暫的,并不能作數。IEA預計四季度世界石油日需求量為9700萬桶,非歐佩克石油供應和歐佩克凝析油日產量分別為5680萬桶和700萬桶,因此,如果歐佩克原油日產量維持在IEA公布的9月3360萬桶的水準,則四季度市場將供大于求40萬桶/日。由此得出,2016年全年市場過剩量將為45萬桶/日左右。
而IEA對2017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量的預測為120萬桶/日,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明年世界石油日供應增量小于75萬桶,那么世界石油市場供需將實現平衡。IEA公布的今年前三季度歐佩克原油日產量分別為3280萬桶、3300萬桶、3350萬桶,如果四季度保持在3360萬桶,則全年平均為3320萬桶/日左右,高于歐佩克9月底阿爾及利亞會議確定的3250萬桶至3300萬桶的日產量目標。這樣看來,如果歐佩克能夠達成減產協定并嚴格執行,那么,2017年該組織原油日產量將減少20萬桶至70萬桶,與此同時,即使油價回升導致以美國頁巖油為代表的非歐佩克原油產量出現反彈,其反彈幅度也難以超過75萬桶/日。因此,即便歐佩克最終確定的日產量目標是3300萬桶,2017年世界石油市場也能回歸平衡。當然這都是最理想的狀況。
目前,歐佩克的限產計劃還有很大不確定性。首先,阿爾及利亞會議提到將給予尼日利亞、利比亞、伊朗三個國家減產豁免,允許他們以“合理的最高產量”進行生產。如果這三個國家用盡全力生產,帶來的產量增量將是不可忽視的:伊朗9月原油日產量為367萬桶,已基本達到其遭遇制裁前的平均水平,然而該國一直表明的日產量目標是400萬桶;尼日利亞國內武裝分子對石油設施的襲擊導致該國原油產量驟降,達到30年來最低水平,目前9月日產量為145萬桶,相比1月水平低40萬桶;利比亞的情況更不必說,盡管由于三大出口油港的重開導致該國原油產量回升,但9月日產量也只有35萬桶,相比卡扎菲執政時期160萬桶附近的水平還低了120萬桶至130萬桶左右。粗略一算,如果這三個國家未來石油生產能順風順水的話,就能給市場帶來近200萬桶的日產量增長。那么,問題來了,如果他們被豁免,這些產量增長要靠誰減產來彌補呢?單憑沙特一國顯然有點力不從心。2014年年底歐佩克放棄限產保價策略開始,該組織成員國就把捍衛市場份額作為第一要務,凍產或大家一起減產或許還能接受,自己減產而放縱別國增產貌似還是很難實現。
除了內部問題還有外部憂患。美國頁巖油自不必說,美國必然是不會和歐佩克一起協同減產的,而歐佩克減產帶來的油價抬升卻必將給頁巖油生產商帶來更多生機。當前,美國原油產量已有回升勢頭,如果未來油價進一步回升,其產量必將進一步增長。
俄羅斯似乎也不能過多指望。盡管近期俄羅斯表現出了良好的與歐佩克合作的意愿,但二者是否能夠真正合作,以及合作后的執行也令人擔憂。盡管普京曾表態已準備好加入歐佩克的限制石油產能計劃,但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總裁謝欽卻表態并不支持凍產。更不必提俄羅斯曾有“食言”的前科。
綜上,得到的結論其實就是各種不確定。歐佩克限產計劃到底能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尚不能確定,世界石油市場何時能夠再平衡也隨之不能確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明年世界石油市場的平衡情況將主要取決于歐佩克的產量情況。
如果歐佩克11月底能夠達成一份有效的限產計劃并嚴格執行,那么,2017年世界石油市場重歸平衡將是必然的。不過目前來看,由于近兩年歐佩克不斷開足馬力生產,該組織的剩余產能也隨之大幅下降。目前除了占據歐佩克剩余產能絕大部分的沙特、制裁取消后產量恢復中的伊朗、產量中斷的尼日利亞和利比亞,其余國家進一步增產的潛能已十分有限。而如果尼日利亞和利比亞國內的動蕩形勢難以徹底改觀,他們的復產之路也不會十分順利。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2017年歐佩克原油產量可能只會適度增長,世界石油需求增量將大大超出供應增量,并抹平2016年的供應過剩量,石油市場可能重新接近平衡,并在下半年石油需求的季節性高峰期達到供需平衡或略微供不應求的狀態。當然這只是一種預期。本次油價暴跌源于供應過剩,油價出現反彈,必然需要市場供需基本面改善作為基礎。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