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煉油商或許已在不經意間成為自己成功的犧牲品。利潤強勁驅使生產商開足馬力生產,產能已超過需求,導致燃料供應過剩,使得許多國家燃料庫存達到歷史高位,尤其是美國。即使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也已生產太多煉油產品,不得不增加出口來緩解燃料庫存過剩現象。
新增產能集中在非經合組織國家
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16》稱,全球煉油產能已超過9700萬桶/日。雖然新建煉油項目已放緩,但煉油產業仍繼續增加產能以滿足未來煉油產品的需求,同時滿足新的低硫環保法規要求。
過去一年,《烴加工》雜志新建項目統計數據庫顯示,平均每個月新增20個項目,其中煉油項目占32%。新建煉油項目宣布數量比上年下降23%,但過去一年全球宣布的新建煉油項目總投資超過760億美元,且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項目上,包括亞太地區一些新建煉油項目,主要是中國和印度。
2022年前,全球新建煉油產能中大部分將在非經合組織國家,其中亞洲國家占多數。新建煉油產能的主要國家將是中國、印度、越南、泰國和印尼。中東煉油產能也將大幅增加,因為該地區正在多元化產品業務以減少對石油出口收入的依賴,如發展下游油氣基礎設施。
新興經濟體引領需求增長
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2016年中期石油市場報告》稱,2016年全球石油需求平均將達到9600萬桶/日。過去一年,全球石油需求已增加了逾100萬桶/日,預計到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至1.02億桶/日。全球石油需求主要將來自亞太地區和經合組織中的美洲國家。此外,中國正轉向服務型經濟,柴油需求將放緩,但汽油需求將顯著增長。
過去十年,亞太地區的輕質和中間餾分油需求增長最迅速。亞太地區燃料需求強勁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中國和印度,除這兩個國家外,亞洲其他新興經濟體也將驅動該地區未來煉油產品需求增長,新興國家包括印尼、越南和泰國等。據歐佩克《世界石油市場前景展望》報告稱,新興經濟體將成為成品油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2020年前,亞太、中東和拉美部分國家將引領煉油產品需求增長。
燃料標準日趨嚴格
全球正向低硫化方向發展。許多國家已頒布法律,強制減少污染物排放。作為回應,煉油商正努力減少燃料中的硫含量。目前,煉油商已投入大量資金新建裝置和升級改造現有裝置,以滿足新的含硫和排放規定。
沙特和科威特等中東國家正投巨資生產高質量油品,以供應國內和國際市場。中國和印度正加快推出各自的燃料標準。為減少空氣污染,中國計劃2017年全面實施國5燃料質量標準。當前,中國正制定國6標準,預計年底前完成,國6相當于歐6標準。不過國6標準的實施目前還沒有具體時間表,2020年前可能不會在全國全面實施。2015年1月,印度政府宣布,將跳過BS-5燃料標準,直接進入BS-6燃料標準階段,相當于歐6標準。當前印度全國范圍內強制實施BS-3燃料標準,在新德里和孟買等一些主要城市實施BS-4燃料標準。印度2017年二季度將在全國范圍內強制實施BS-4燃料標準,而BS-6燃料標準預計2020年二季度全面實施,比原計劃提前4年,該標準的實施將使印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