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4+1”會議消息傳出,6月份動力煤下水煤價格計劃上漲10元/噸。價格上漲后,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長協價格報402元/噸,時隔9個月之后再次回到400元/噸以上的水平運行。
此次漲價,來得并不突然。漲價的傳言自5月中旬起就已經沸沸揚揚,不少貿易商和電廠都提前備貨,這也造起了5月中旬起,沿海煤炭運價出現了一波較為強烈的反彈。截止5月27日,沿海六大電廠煤炭庫存量為1268萬噸,較月初上漲155萬噸,漲幅14%。
北京某電廠人員表示,由于擔心后期煤價出現上漲,公司管理層已經要求在5月份提高煤炭庫存,但是公司并沒有因為補庫而提高煤炭的接收價格。
而隨著漲價格預期的加強,以及下游采購積極性的增加,市場煤的價格在過去兩周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截止5月27日,CCI5500動力煤指數報385元/噸,較兩周前上漲4元/噸。在漲價的預期下,低報價的貨成交很快。
這次漲價之所以能被大量的市場參與者所預料到,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產地供應的持續緊張。5月份,汾渭監測的產地動力煤價格指數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截止5月27日,內蒙古榆林5800指數報190元/噸,月環比上漲5元/噸,山西大同5550指數報220元/噸,月環比上漲10元/噸,內蒙古鄂爾多斯5500指數報155元/噸,月環比上漲13元/噸。動力煤主產地的煤礦普遍反映銷售情況良好,并且沒有庫存,對于后期走勢比較樂觀。大部分市場參考者都認為,產地供應緊張的局面將很快傳導至港口。
而實際上,各大集團在5月份的外購煤,已經出現了采購困難的情況。如果不上漲6月份的銷售價格,各大集團在6月份的外購煤供應量將難以保證。
此次價格上漲之后,沿海電廠的接貨積極性將有所回落,這一點從國內海運費的變化可以印證。國內海運費從上周起開始從高位回落,月初找船拉貨的需求比較低迷。
市場煤的價格在上漲了4元/噸之后,相對于大集團402元/噸的價格仍然有不小的價格優勢,具備繼續上漲的空間。
而另一方面,即使產地供應緊張,5月份也出現了一次小規模的補庫,但是北方港口5月份的煤炭庫存卻是有增無減。截止5月29日,秦皇島港庫存479萬噸,較月初增加46萬噸,曹妃甸港251萬噸,增加14萬噸,京唐港363萬噸,增加52萬噸。幾個主要港口的庫存,也表明,北方港下水煤的供應緊張程度,要遠遠小于煤炭的主產地。
所以說,港口大戶的價格上漲后,銷售狀況也未必是一片形勢大好。市場煤的價格優勢、電廠采購積極性的下滑以及港口庫存的持續增加,都將對各大集團在6月份的銷量形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