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5月19日電 (記者 宋立超)為推進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山西安排各領域牽頭單位制定30項《實施細則》,從煤炭戰略儲備體系、煤炭綠色低碳消費、采煤塌陷區治理、控制煤炭資源配置等多方面優化煤炭行業,以促進山西煤炭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為中國煤炭大省,山西于4月25日正式推出“煤炭供給側改革方案”,規劃到2020年,山西有序退出煤炭過剩產能1億噸以上。官方認為,“一煤獨大”是造成當前經濟下行主要原因,煤炭產能嚴重過剩、價格持續大幅下跌、企業虧損嚴重等已成為影響山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突出問題。
19日記者從山西省政府官網看到,《實施細則》涉及煤炭供給側改革方案中的30項任務,其中,明確山西全省煤炭企業嚴格執行276個工作日和節假日公休制度,保證均衡生產,并重新確定、公示煤礦生產能力。
同時,山西將嚴格控制新增產能,依法淘汰關閉一批煤礦、重組整合一批煤礦、減量置換退出一批煤礦、擱置延緩一批煤礦、依規核減一批產能,確保退出煤礦關閉到位,使山西煤炭行業優化存量產能,退出過剩產能。
未來,山西還將嚴格控制煤炭資源配置,嚴格審批煤炭采礦權新立,煤炭資源礦業權出讓嚴格實行年度總量控制制度,暫停公開出讓和協議出讓煤炭礦業權,暫停煤炭探礦權轉采礦權(劃定礦區范圍)審批,鼓勵煤礦企業進一步兼并重組整合,并加大對煤層氣開發的支持力度。
此外,山西還從科技創新、金融、交易體系建設等方面支持煤炭行業發展,設立山西省煤炭清潔利用投資基金,并推進企業改革、剝離社會職能,同時加大采煤沉陷區治理力度。
山西因煤炭困局陷入經濟低谷,該省煤炭供給側改革工作因此備受矚目。山西省省長李小鵬曾表示,山西要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煤炭行業脫困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