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能源消費大國——中國來說,低油價并未直接傳導到消費者,又面臨經濟轉型以及能源結構調整的問題。
如果時間回到2年前,你是否能預料到油價會跌到這么低的水平?當全球從高油價轉入低油價時代,這是否會成為未來的常態?
在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上,就對“低油價時代:新常態,還是常態?”的話題進行了討論。
全球石油超供,加上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導致需求減弱,供需失衡是造成本輪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這樣的分析似乎已經在全球石油市場里達成共識。但在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前所長韓文科看來,中國因素并不是主因。
“中國經濟減慢速度有中國自己的原因,經濟在換擋進行轉型。但世界經濟也不景氣,就是經濟大周期的作用。如果沒有世界經濟的不景氣,這個低油價的新常態可能比現在的狀況好一些,中國石油的需求可能也會比現在高一些。”韓文科在當天的論壇上稱。
無論未來低油價的狀態能否持續,至少在過去近2年時間里,低油價產生的一些影響已經顯現。尤其是對于石油公司來說,苦不堪言。例如,中石油2015年年報披露,去年公司僅賺356億元,同比下滑近七成。油田減產,工人減薪、緩薪等情況已經在國內外的油田公司多次發生。
“中國出現關閉成本比較高的油田,這樣的情況會涉及到有人下崗或者轉移其他的地方去。所以并不是所有油價下降的好處都會傳遞到消費者。現在油價到了30多美元,壞處已經超過了好處。因為油價很低,其他的商品價格也很低,經濟活力不足。”韓文科說。
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高級顧問十市勉在當天的論壇上也表示,雖然對于像日本這樣的原油凈進國來說,低油價是好事,但價格穩定也很重要。
對于能源消費大國——中國來說,低油價并未直接傳導到消費者,又面臨經濟轉型以及能源結構調整的問題。韓文科認為,現在對于中國來說,是一個困難的時期。但從政府角度出發,更應該拿出部分資金促進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發展,從而從別的渠道增加收入。
另外,在當天的論壇上,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也是討論問題之一。目前,國內成品油市場自引入40美元/桶的地板價,已連續四次“擱淺”不做調整。據韓文科透露,目前國家已經有了定價機制的方向。“這個基本上可能會在2017年提出,價格會進一步放開,也可能過渡到比如說企業自助競價,政府不會再去競價。”韓文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