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兩會期間的北京雖然迎來了難得的“兩會藍”,但霧霾問題仍然是代表們關心的熱點。一提到霧霾,煤炭燃燒往往首當其沖成為各界口誅筆伐的對象。不過,在本次兩會期間,作為中國第一能源的煤炭不再“委屈”,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被視為緩解霧霾的良方。
煤炭也能更環保?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姜耀東兩會期間指出,導致霧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煤炭的粗放利用,但并非煤炭本身,由煤炭造成大氣污染的罪魁禍首是“散燒煤”。為此,他與全國政協委員、開灤集團董事長張文學共同提出:在國家層面把推動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與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將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作為我國能源發展的基本國策。
民建中央也在兩會期間提出,建議提高清潔煤炭消費比例,加大支持潔凈煤產業發展的力度。而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工信委主任李朝興也同意這一觀點,他進一步指出,實施電能替代是消減煤炭消費、加快能源清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清潔能源的話題上,一個觀念的轉變正在悄然發生。與過去大家一窩蜂熱議風、光、核電等新能源有所不同,煤炭不再受到冷落,逐漸迎來更多的關注和新認識。專家指出,“富煤、貧油、少氣”是中國能源的天然稟賦,煤炭作為第一能源的地位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撼動。因此,煤炭清潔利用大有可為。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兩會期間公開為煤炭正名:“過去人們一說到煤炭就感覺很臟,現在要為煤炭正名,煤炭清潔利用其實可以比天然氣更環保。”陳吉寧認為,將煤轉化成電,大規模開拓用電市場,不光能解決霧霾問題,還能提高老百姓(40.450, 0.04, 0.10%)的生活品質。
煤炭清潔開發進行時!
政府顯然沒有忽視這一變化。今年3月5日發布的十三五規劃草案中,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程被列入未來計劃實施的100個重大工程及項目中。
在全國人大代表、寶新能源董事長寧遠喜看來,這一政策規劃早已被落實到公司的主營業務上。2003年,公司逐漸剝離傳統的服裝、地產等業務,開始投資建設梅縣荷樹園電廠資源綜合利用基地。13年后的今天,公司已經徹底將主營業務轉變為清潔煤電,而公司的凈利潤也從2003年的4380萬元增至2014年的10.21億元,12年間實現了超過20倍的增長。
與傳統火電企業不同,公司在進入電力行業的初衷就以最大化的節能減排為使命。工作人員介紹,公司發電的原材料以工業廢棄物煤矸石為主,從原料輸入到灰渣排出,全部通過密閉的通道進行,最大程度減少燃料和廢渣對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煤矸石燃燒排出的最主要的廢料灰渣也被電廠循環利用,公司配套建設了一座煤灰渣綜合利用制磚廠,磚廠可完全消化電廠產生的灰渣,每年可以生產磚塊1億多塊,每年消耗煤矸石400萬噸。
樹立電力行業新標桿
筆者在荷樹園電廠實地考察時注意到一個細節:公司在電廠內種有大量花草樹木,但花葉顏色鮮艷自然,幾乎沒有灰塵覆蓋。寶新能源副總經理劉正辰向筆者表示,如果電廠排污量大,周邊的花草樹葉都會覆蓋一層厚厚的灰渣。但公司嚴控排放水平,持續在除塵降耗上加大投入力度,致力于將公司打造成環境友好型企業。
如今,在13年的煤炭清潔能源利用的經驗上,公司計劃在陸豐甲湖灣投資660億元開發建設總裝機容量為955萬千瓦的綜合能源利用基地,包含800萬千瓦清潔煤電以及155萬千瓦風電。這一規模相當于公司目前裝機容量的6倍。公司計劃用10年時間完成甲湖灣基地項目的建設,這意味著公司規模和營收在10年內有望迎來6倍的增長。
與荷樹園項目不同的是,甲湖灣基地計劃利用煤炭作為燃料,但排放物各項設計指標均追求極致,遠優于國家指標。機組設計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濃度不超過20mg/m3,煙塵排放濃度不超過2.8mg/m3,優于歐盟燃煤機組150mg、25mg及10mg的排放標準,甚至優于燃氣機組50mg、35mg及5mg的排放標準,真正實現了“近零排放”。
除了減排,甲湖灣基地在節能方面同樣作出了行業突破,機組實現了供電煤耗每度電268克,而國內火電行業平均供電煤耗為310克。一期200萬千瓦機組達產后,按照每年發電5000小時算,相比國內火電煤耗平均水平意味著每年節約42萬噸標準煤。(李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