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決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同時特別提到降準也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此次降準為15年以來第五次降準。
需求側略有改善,補庫需求為上半年亮點,但終端需求尚難期待.
近期地產利好政策頻出,加上貨幣寬松預期及兩會后穩增長政策可能陸續出臺,需求側改善的預期不斷加強。我們認為相比往年,今年上半年煤炭行業需求端的改善在于4-5月可能的補庫需求超預期。其中,港口庫存水平明顯偏低,秦皇島港和廣州港庫存水平較09年以來同期平均水平分別低50%和30%(而沿海六大電廠庫存較往年低約5%,電廠端補庫需求并不迫切),一方面反映了由于煤炭停產增加導致港口調入量偏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產業鏈對需求和煤價并不看好(較低的庫存表明較小的資金占用)。但對于穩增長預期下地產及基建傳導至上游的終端需求提升,目前尚看不到明顯改善的信號,我們也將繼續跟蹤相關數據。
看好供給側改革的邏輯:政府改革決心強烈,相比以往可能也更為有效.
此次降準特別提出降準以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再次體現政府對于供給側改革的決心。而不同于以往的改革,供給側改革年初以來領導講話及相關政策導向除“去產能”外,還包括“員工安置”、“處置不良資產”等方面,我們認為只有解決了員工分流和企業債務問題,供給側改革及去產能才能真正落實(請關注我們將推出的報告《供給側改革系列深度報告之六:員工及債務——去產能的關鍵》)。因此,長期來看供給側改革將帶來行業去產能的加速和供需面長效改善,我們看好供給側改革,仍然認為供給側改革將作為主題性機會貫穿全年。
政策推進現狀:煤炭員工將分流約130萬,政策細化進展略超預期.
前期財政部和國務院分別下發《關于征收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有關問題的通知》和《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指出去產能、脫困及資金支持的方向。而29日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人力資源保障部部長指出,中央和地方將在職工安置方面給予支持,其中中央財政將拿出1000億作為獎補資金用于職工安置,同時失業保險和就業專項資金也將予以支持,其中煤炭和鋼鐵系統分別涉及員工130萬和50萬。此次國務院對于分流員工的表態略超我們預期,預計去產能進程有望再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