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港口,油輪似乎異常忙碌。彭博10月9日匯整的油輪追蹤數據顯示,至少有19艘200萬桶原油裝運量的超大型油輪停靠在中國海岸,時間長達兩周甚至更長。而正常市場情況下,到港和離港時間大多只要一天內即可完成。油輪阻塞導致10月單日運費暴漲至10萬美元上方,這在全球經濟衰退以來十分罕見。
不僅如此,很多船長甚至比肩帝國大廈的跨洋油輪,如今只能靜泊于公海之上,只為擴大原油需求正捉襟見肘的庫容。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樣的結果,要從去年中國趁
油價下跌時在原油市場大手筆掃貨說起。超級油輪大塞車,可見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石油進口國仍在大肆購買石油。“油價的持續低迷吸引了大量的中國買家,受港口庫存受限的影響,油輪基本上只能排隊卸貨。”
中國加速抄底填儲備
90年代初期,中國成為原油凈進口國,此后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至2014年已超過59%,本世紀初,這一數據為32%。伴隨
國際油價的暴跌,中國也加快了原油進口速度。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6月下旬,國際油價開始下滑,中國石油(601857,股吧)進口量從7月份開始增長。相比2013年同期,2014年中國原油進口量6月份、8月份、9月份、10月份都有所增加,12月則創下進口新高。今年6月,中國原油進口同比大漲27%,達2949萬噸。7月,原油進口連續第二個月大幅增加。
此外,數據顯示,中國9月進口2,795萬噸或680萬桶/日原油,較8月增5.1%。今年前9個月,中國原油進口同比增長8.8%至2.4862億噸,或665萬桶/日。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數據顯示,美國和中國在9月份石油日凈進口量分別為624萬桶和630萬桶。繼今年4月份之后,中國原油月度進口第二次超越美國。
世元金行研究員李杉指出,去年7月份后,由于國際原油供需矛盾日益凸顯,
原油價格一落千丈,曾一度創下十年以來新低。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多家機構也紛紛下調了國際油價預期。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低位徘徊的油價為中國增加
石油儲備提供了有利條件。
有外媒幫中國算了一筆賬。《經濟學人》稱,基于2013年數據,國際油價每降低1美元,中國每年可節省21億美元。
盤面顯示,自去年6月中旬開始,美
原油期貨價格曾漲至每桶106.43美元,
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曾漲至每桶115.06美元,但隨后開啟了半年多的暴跌旅程。今年1月,美國原油期貨價格最低跌破45美元/桶大關,隨后在五六月反彈至60美元。而截至10月12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1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47.44美元,12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50.63美元。短短一年多時間里,紐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與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大跌均超55%。
盡管如此,按照中國目前的囤油水平,與經濟體量相比,似乎還遠遠不夠。權威報告顯示,按中國2013年每天消耗石油139萬噸的規模靜態計算,
原油儲備只夠使用8.9天,商業原油儲備可用13.8天,全國原油儲備的靜態能力總共約為22.7天。而國際能源署認為
石油安全標準的庫存量應該達到90天的消費量。
破解“胃小”尷尬
自從2003年國際油價走高后,我國原油進口量大幅攀升,對外依存度不斷提升。建立石油儲備,保障國際能源安全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告訴本報記者,從能源戰略安全來看,中國趁原油價格大幅下跌之際加大原油儲備是正確的。
2007年12月18日,國家發改委宣布成立中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旨在加強中國戰略石油儲備建設,用15年時間,分三期完成石油儲備基地的建設:一期工程儲備量為1億桶,目前已經全部存滿,二期工程儲備量達到1.68億桶,目前正在積累過程中,而三期工程正在建設中,預計儲備量將達到2.32億桶,三期工程的總儲備量將達到5億桶以上。
程小勇指出,按照國家規劃,一期原油儲備大約為1243萬噸,相當于大約9100萬桶。目前一期儲備已經完成,今年進口可能是用于二期戰略儲備庫。
雖然還不斷在石油市場掃貨,但“胃小吃不下”的尷尬還是困擾著中國等原油需求方。這在今年早些時候已經暴露出來。當時,買家們甚至租用世界最大號郵輪以海上存儲的方式擴大捉襟見肘的庫容,這些船長甚至比肩帝國大廈的跨洋油輪,如今只能靜泊在公海之上。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