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的增長帶動了鋰離子電池的增長,進而也帶動了鋰離子電池內含組件的增長。
鋰離子電池含有四大關鍵性原材料,分別為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
隔膜作為鋰離子的內層組件,可將正極與負極材料隔開,防止兩極接觸而造成短路,容許離子通過而不能讓電子通過,從而完成在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快速傳輸。隔膜性能的優劣直接影響著電池內阻、放電容量、循環使用壽命以及電池安全性能的好壞。
7月29日,直屬于工信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咨詢企業賽迪顧問(08235.HK)發布《中國鋰離子電池隔膜行業白皮書(2015)》稱,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帶動,全球鋰離子電池隔膜產業在2014年整體產量為11.85億平方米,產值達到20.75億美元(約合128.8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41.58%和12.18%。
“產值增幅明顯低于產量增幅的原因在于,隨著隔膜行業的逐步成熟,行業的技術壁壘逐步被突破,整體隔膜的平均價格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賽迪顧問分析。
日本的AsahiKasei(旭化成)和TorayTonen(東燃化學)、韓國的SKI是全球最大的三個隔膜生產企業,市場份額合計達49.79%。今年2月,通過收購Polypore從l將此前隔膜產量全球第二的生產企業美國Celgard納入旗下,旭化成市場份額高達30%左右,加劇了在隔膜領域的壟斷。
憑借著成本優勢,中國企業Green和Senior的隔膜產品在2014年的出貨量全球市場占有率分別為6.75%和5.06%。
賽迪顧問認為,Senior開始大規模的給韓國LG供貨,足以說明國產隔膜已經開始在國內替代進口隔膜,且部分已經進入到諸如LG、SDI這樣的一流大企業。
中國市場2014年全國隔膜產量達到5.75億平方米,占據全球產量的大約48%,同比大漲94.08%。不過,產品主要集中在低端的干法隔膜產品領域。
鋰電池隔膜的生產工藝包括濕法工藝和干法工藝,同時干法工藝又可分為單向拉伸工藝和雙向拉伸工藝。目前中國1/3以上產能使用干法雙拉工藝,產品在中低端市場占據較大比例。
雖然出貨量增幅大,整個隔膜產值在2014年僅同比增長15.32%,達到20.5億元,增幅不到產量增幅的1/3。
對此,賽迪顧問表示,隨著隔膜尤其是干法隔膜競爭的日益激烈,國產隔膜的市場價格下降幅度非常明顯,以河南義騰為例,2014年其干法基膜的平均價格已經低到2.3元/平方米,但是高端的隔膜產品仍保持在5元/平方米以上的價格。
“中國隔膜行業集中度不高。目前國內能夠規模化生產并批量給下游電池廠供貨的隔膜企業大約在15家左右。”賽迪顧問介紹到。
賽迪顧問認為,鋰電池隔膜的產量完全取決于其下游鋰電池的產銷量情況,而鋰電池未來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于新能源汽車和儲能。基于此邏輯,賽迪顧問預計到2015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的產量將達到16.8億平方米,到2017年增長到35.5億平方米。
對于中國市場而言,下游需求的帶動和整個國產隔膜對進口隔膜的替代會非常明顯,且將會有部分隔膜企業將其產品實現出口。因此,中國隔膜產量的增幅會遠高于全球,預計到2015年中國隔膜將達到9.5億平方米左右,占據全球逾50%市場份額;到2017年將達到22.5億平方米,全球市場份額達到六成以上,成為全球重要的隔膜生產國家。
而隔膜市場規模的增速將遠低于產量的增速,預計全球隔膜市場規模在2015年達到27.7億美元(約合171.7億元人民幣),中國隔膜市場規模達到31.4億元(18.2%)。到2017年,全球和中國隔膜的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42.6億美元(約合264.4億元人民幣)和63億元左右(23.8%)。
最后,在技術發展上,賽迪顧問預測,鋰電池隔膜將趨于輕薄化,隔膜涂覆技術將得到廣泛應用,隔膜基體材料將得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