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儲備能力離“達標線”還很遠,中國補倉戰略
石油儲備發令槍響。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指出,要密切跟蹤當前國際能源市場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趨利避害,加快完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推進能源價格、石油天然氣體制等改革,大力發展非常規能源。
而在1月底,國家發改委發文要求建立最低商業原
油庫存制度,確保國內石油市場穩定供應,文件還要求原油加工企業均應儲存不低于15天設計日均加工量的原油。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在當前國際
油價處于低位之際,上述舉措意味著中國有意提速我國石油戰略儲備制度建設,相關原油加工儲備企業未來有望持續獲得政策扶持。
中國石油儲備建設起步晚。按我國2013年每天消耗石油139萬噸的規模靜態計算,我國戰略
原油儲備只夠使用8.9天,商業原油儲備可用13.8天,全國原油儲備的靜態能力總共約為22.7天。
自2014年6月下旬以來,國際
原油期貨(WTI)價格從每桶100美元附近一路下滑,到2015年1月下旬,跌落到45美元下方,下跌幅度達到近60%。在此背景下,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我國補倉戰略石油儲備正當時。
中期研究院原油研究員暴玲玲認為,我國原油進口同比增長可能將成常態化,原油對外依存度難免繼續攀升,建立國家石油儲備體系越來越緊迫。
“目前
國際油價處于6年來的新低,而中國正處于戰略石油儲備第二階段,在加大建設大型地下石油儲備設施的基礎上,大量買進原油現貨以補充戰略石油儲備正是時候。”暴玲玲稱。
生意社能源分析師李宏也對記者表示,國際
原油價格跌到每桶70美元左右意味著此前的泡沫已被擠出,而目前油價在50美元附近震蕩,正是囤積石油的好時機。“在如此低價位建立更多戰略石油儲備,中國或將成為
歐佩克不減產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目前,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未來可能進一步上升,加上海上石油運輸通道存在一定風險,我國能源安全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為維護能源安全,其實我國早已開始布局石油儲備建設。
屏蔽此推廣內容根據規劃,我國戰略石油儲備的建設將分為三個階段。李宏介紹說,我國將用15年時間分三期完成油庫等石油儲備硬件設施建設。儲量大致是:第一期為1000萬噸至1200萬噸,約等于我國30天的凈石油進口量;第二期和第三期分別為2800萬噸。
目前,一期規劃已經基本完成,二期規劃仍處于建設的關鍵階段。根據國際能源署(
IEA)規定“達標線”,戰略石油儲備能力需為90天的凈石油進口量。顯然,中國距離這個目標還很遠。
李宏對記者說,未來我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大戰略石油儲備,具體包括通過削減國內產能來盡可能增加石油進口;利用海上油輪儲油;利用國內現有石油儲備能力;把目前低油價的機會做成長線機會;考慮投資石油期貨產品。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