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12日開始,華北、黃淮的9大城市再陷“霾伏”。為了不讓二氧化碳和粉塵給人類帶來更嚴重的傷害,清潔能源界正在醞釀一場革命。
迄今為止,中國在水電、風光電、核電領域重點布局,但現狀是因為新能源成本遠遠高于化石燃料中的煤炭成本,所以清潔能源在我國發電總量中仍然占據微乎其微的份額。
作為世界兩大二氧化碳排放國,美國正在加速進入能源成本大規模下降和大規模淘汰使用臟能源、也就是煤炭的人類技術革命。中國目前也在與丹麥、英國等國家嘗試進行能源技術的合作。
1月13日,中英兩國代表和國際能源署(IEA)清潔煤中心在河北和山東舉行了兩場關于清潔煤的技術研討會。國際能源署清潔煤中心總經理安德魯˙明切納博士稱:“我們最終要將高效清潔煤技術與碳捕獲與封存技術(CCS)結合起來,在提高煤炭使用效率的同時,改善空氣質量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國際能源署清潔煤中心還推出了中文版官網,向中國政府和企業界人士提供發電、水泥、焦炭和煤化工等領域的清潔煤技術資料。中英兩國還在海上風電、可再生能源及天然氣領域展開合作,以支持中國最終實現能源革命。
2014年12月中旬,國務院辦公廳曾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堅持發展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并舉,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補貼,支持可再生和清潔能源,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中國各級政府雖然積極進行經濟結構轉型,并減少對于煤炭的依賴程度,但在未來至少五年時間內,煤炭在中國的能源結構中仍將占據重要位置。因此,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采用適當的技術來控制有害氣體的排放,是在全面部署碳捕獲與封存技術之前的過渡方法。
山東省2012年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量排行榜中居首,約占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1/10。而在過去十年,山東的煤炭消費量平均每年增長約7.5%。河北省對煤炭的依賴度更高,約90%的能源由煤炭產生,消耗約2.71億噸煤炭。在中國十大重污染城市中,有7個城市位于河北省。
上述兩省在引入清潔煤技術后,可以關閉較小規模的工業鍋爐、電廠,將減少一定的碳排放,減緩城市空氣污染的現狀。如果實施情況良好,可以向其他省區市推廣。但不能懈怠的是發展清潔能源,未來的能源格局不會改變,就是向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多元化能源結構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