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方案已獲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有望在2014年底前出臺。多個消息渠道向財新記者證實,新的方案將從放開售電著手推進電力市場化進程。
緊接著12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2015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于12月25日、26日兩天在北京召開,國家能源局各派出機構、電網公司的主要干部都出席了會議。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方案也再度成為業內關注焦點。
據財新記者此前了解,發改委牽頭的新一輪電改方案,今年年初啟動后與電網企業、發電公司、地方、國資委等各相關方面多次征求意見,基本達成“四放開、一獨立”的共識,上述共識將會出現在新方案當中——即售電側放開實現“多家賣家”的局面、配電的增量業務放開,讓新投資者進入新增用戶的配電設施建設、輸配以外的經營性電價放開、公益性以外的發供電計劃放開、建立獨立的電力交易中心。
方案仍堅持以改革推進電力市場化的大方向,但2002年國務院出臺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5號文)中提及的“輸配分開”暫未納入新的深化電改革安排中。
除此之外,在調度是否獨立、電網是否拆分等關鍵問題上因各方意見相持不下,也暫時沒有進入即將出臺的新電改方案。“輸配分開從方向上來說沒人反對,但是什么時候、在什么條件、怎么做還需討論。”從事多年電網規劃工作的業內人士表示,現階段將從放開售電側的競爭和國家對電價的管制開始,同時放開新增用戶的購電、電力設施建設等。
2014年6月,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年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講話給新一輪電改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習近平要求抓緊制定電力體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并進一步指出改革要“還原能源商品屬性,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形成主要由市場決定能源價格的機制,轉變政府對能源的監管方式”。
方正證券研究所的一位分析師曾向財新記者分析指出,售電放開后,有三類公司有可能加入這個領域的競爭:第一類是從電網剝離出來的供電局,對人員和資產改制后成為單獨的售電公司;第二類是五大發電集團,直購電試點時,發電公司就已經具備了售電功能。第三類則是電力工程或設備制造領域的公司,甚至另一些離電力行業更遠的第三方資本也有可能參與,近期都加強了與國家能源局和地方電網的接觸,尋求可能的機會。在這三類主體當中,可能性更大的是國網供電局的剝離和發電集團成立售電公司。
電力專家王冬容也認為,放開售電前須將電網目前的公共服務職能剝離,單獨成立一個主要保障居民用電及偏遠地區供電的政策性售電公司,從而在售電側形成1+N的格局。
不過,多位電力業內人士稱目前還不清楚放開售電的具體方式和步驟。
在新一輪電改方案出臺之前,國家發改委今年11月正式批準在深圳啟動輸配電價改革的試點。這一試點由南方電網主動推進。深圳電改致力于改變現行電網企業依靠買電、賣電獲取購銷差價收入的盈利模式,試圖從對電網企業實行總收入監管入手,通過測算和監控逐步確立獨立的輸配電價。在獨立輸配電價體系建立后,再積極推進發電側和售電側電價市場化,電網企業將只按核定的輸配電價收取過網費。深圳將在首個監管周期——即2015年到2017年提交首個輸配電準許收入及價格水平測算報告。新電價機制將從2015年1月1日起運行。
財新記者從南方電網公司和廣東省發改委獲悉,深圳輸配電價改革的目的主要是解決價格形成機制的問題。“價格機制形成、搭建市場化競價上網的平臺之后,對外而言,將來售電側的開放就有了基礎和機制,對電網內部來說,未來電網投資和成本核定將受到政府的監管并向公眾公布,走向公開透明,為下一步的改革搭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