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批準698MW太陽能發電項目

[加入收藏][字號: ] [時間:2014-09-15  來源:全球石油化工網  關注度:0]
摘要:   作為全國首個商業化突破的大型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對美式影響的揚棄。   商業化破局   當頁巖氣單井日產量達到4.1萬立方米時,便可回收開發井投資,而焦頁...


 

  作為全國首個商業化突破的大型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對“美式影響”的揚棄。

 

  商業化破局

 

  當頁巖氣單井日產量達到4.1萬立方米時,便可回收開發井投資,而焦頁1HF井的日產量達到了20.3萬立方米。

 

  焦石壩,重慶涪陵最偏遠的鄉鎮之一。曾經這里籍籍無名,如今成了火熱“景點”,一批批專家、記者、學者、學生來到這里,只為一睹主角——涪陵頁巖氣田的芳容。

 

  7月17日,國土資源部發布數據稱,中石化[微博]涪陵頁巖氣田為大型優質的頁巖氣田,儲量為1067.5億立方米。至此,“中國第一個大型頁巖氣田”正式誕生,涪陵穩坐頭把交椅。

 

  “涪陵頁巖氣的成功打破了中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的沉寂,證明了中國不僅有頁巖氣而且有優質頁巖氣的存在。”業內一位不具名專家對本刊這樣表示,“涪陵頁巖氣田的發現與開發是中國頁巖氣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政治意義、技術突破方面的價值不可磨滅。”

 

  所有通往“里程碑”的道路上,總是充滿坎坷,涪陵頁巖氣也是如此。

 

  “雞窩氣”

 

  在焦石鎮壇中村一社村民劉廣根的記憶里,鎮里這幾年來過好幾批穿紅衣裳的地質隊員。每支隊伍都要在地里搗騰很久,來了走、走了又來,“但最后每個隊都說,這個地下沒得啥子礦,也沒得天然氣”。

 

  這話得到了中石化的佐證。該公司提供的資料稱,早在2000年前,中石化就在焦石壩開展過“二維地震”勘測,2006年還進行了“構造評價”研究。專家組一致認為,當地常規天然氣資源勘探潛力小。

 

  在斷言只有貯量很小的“雞窩氣”后,勘探隊伍一撥撥地走了。如果不是中石化提出要“大力突破非常規”,這里也許會被遺忘很久。

 

  2009年,一場美國“頁巖氣革命”從太平洋席卷了全球,引起全球能源格局的巨變。同年,中國石化[微博]在油氣發展戰略中表示,將發展非常規油氣資源作為打造上游長板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提出到2020年產能建設要實現400萬噸油當量,將“集中力量突破頁巖氣勘探開發,盡快形成生產能力”。

 

  當時,關于中國頁巖氣儲量的評價還在初級階段,甚至連“中國有沒有頁巖氣”也是在爭議之中:有美國提供的數據稱,中國頁巖氣儲量約為36萬億立方米,也有說是21萬億立方米。經過大量的勘探評價,直到2012年3月,國土資源部正式發布數據稱,中國頁巖氣可采資源量為25.08萬億立方米,足可以與美國媲美。

 

  一份寫滿財富與希望的大蛋糕擺在了中國油企的面前。

 

  那么,中石化的頁巖氣在哪里?

 

  因為國內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經驗,美國成為可以對標的唯一對象。經過對比,中石化地質專家在國內優選出“南方海相”和“四川盆地”為頁巖氣勘探的有利區域。

 

  撒網開始。很快,中石化在安徽、浙江、貴州、湖南等“南方海相”地區,相繼實施了宣頁1井、河頁1井、黃頁1井和湘頁1井的探測。但是,少的可憐的低產氣流根本無法滿足商業化需求。它們無聲地訴說著一個判斷——南方海相頁巖熱演化程度高,保存條件差。自此,頁巖氣勘探轉向四川盆地及其周緣地區。

 

  不過,此時的涪陵乃至焦石壩還沒有進入專家們的視野。

 

  “心里七上八下”

 

  進入四川盆地后,中石化的勘探隊伍兵分兩路。

 

  2010年12月,中國石化華東分公司進駐重慶彭水縣,開始實施“二維地震”勘查,并于2012年1月正式確定彭頁1HF井。勘探南方分公司則主攻元壩、涪陵侏羅系大安寨。

 

  其實,在中國石化的統一部署下,2009年勘探南方分公司就成立頁巖氣勘探項目部。這支先后發現了普光氣田、元壩氣田的隊伍,這次又將交出什么樣的成績單呢?

 

  盡管2011年開始,勘探南方分公司頁巖氣勘探項目部主任魏志紅等人就參加了中石化頁巖氣“黃埔一期”的培訓,而且被送到美國專門進行學習,對于“頁巖氣究竟是怎么回事兒”有了一定了解,但是要把它落實到中國的地質條件上,“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剛開始,大家把南方的頁巖氣和北美頁巖氣的‘相似性’進行對比,一看很好,就很樂觀。但是一打井,不是想象中的那樣。”魏志紅告訴本刊記者,“在與美國頁巖氣進行相似性對標失敗后,我們又開始進行差異性的對比。”

 

  美國的經驗不能復制,這是他們得出的又一經驗教訓。與美國相比,在我國許多地區,含頁巖氣地層埋藏深度大,泥頁巖分布變化大,后期構造改造程度更為復雜。

 

  “加之南方地區多高山、丘陵、暗河、地下多裂縫,這些都增大了地質評價和勘探的難度。美國則不同,區塊很平坦。”夏維書說。

 

  在中石化遇到挫敗之時,中國頁巖氣行業也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中。“頁巖氣,看上去很美”“頁巖氣需要冷思考”“頁巖氣水力壓裂技術可能導致地震”……盡管國內頁巖氣開發在2010年形成了第一個熱潮,在國家有關部委的推動下,從企業到政府、從國企到民企都在關注或者直接投入頁巖油氣勘探開發。但由于地質認識和開采技術跟不上,頁巖油氣開采實際效果很不理想。

 

  “當時唱衰頁巖氣的聲音比較大,加之對其沒有太大把握,我們心里是七上八下的。”魏志紅說。

 

  尋找“甜點”之旅

 

  在一片“唱衰”聲中繼續堅持勘探,甚至在勘探中拋棄美國的既有思路獨辟蹊徑,無疑是在冒險。不過,中國石化頂住了壓力。

 

  在集團總部的支持下,魏志紅帶領的項目部開始了“笨辦法”:將這一區塊中的早期廢棄的常規油氣井作為試驗對象,類比北美頁巖氣,結合南方地質特征,選擇基本關鍵要素,開展了南方地區頁巖氣初步選區評價研究。

 

  那時,家底尚未摸清,很多地方是勘探空白區,尋找頁巖氣“甜點”的工作難度很大。為了深入勘探,專家和技術人員在井場一住就是幾個月,開展實時跟蹤研究。

 

  魏志紅回憶:“當時我們還沒有頁巖氣研究室,巖芯的分析難度很大,所以只能送到美國去。”這一去意味著要花很多錢,而且要等很長時間,少則3個月,多則6個月。也是在那時,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自主技術是多么的重要。

 

  不過,在向美國學習的過程中,夏維書們也切身地體會到了對方在很多方面的先進:“美國的分析手段很多,評價思路比較寬,對于厚度、勘探價值、有無夾層等方面都有很細致的分析評價。”這些都成為他們學習的地方。與此同時,勘探南方分公司也開始在國內進行著自己的樣品化驗。

 

  在夏維書的記憶里,為了得到更準確的數據,他們每0.5米就會采集一套數據進行分析;為了獲得更多的數據,他們取了80米的巖芯,而一般情況下取芯只需要30~40米;為了測試巖芯的含氣情況,他們使用了“清水實驗法”。當他們把滿是泥漿的巖芯放進清水里清洗時,水里冒出很多泡泡,讓夏維書興奮壞了:“我當時就像個孩子,心里想,真是太好了,以后要發財了。”

 

  終于,勘探南方分公司繼續聚焦,將勘探的重點劃定在了焦石壩。2011年9月,勘探南方分公司在焦石壩部署了第一口海相頁巖氣參數井焦頁1HF井,開始試鉆。

 

  “沒想到這么好”

 

  “我們評價這里(焦石壩)是南方有利的區塊,但是沒有想到會這么好!”在電話那頭,魏志紅的聲音很雀躍。2012年11月28日,中國石化宣布,焦頁1HF井鉆獲高產頁巖氣,20.3萬立方米/天,取得了商業頁巖氣戰略性突破。

 

  據了解,一般情況下,頁巖氣直井單井日產量為0.2萬~3萬立方米,頁巖氣水平井單井日產量為1萬~12萬立方米。當頁巖氣單井日產量達到4.1萬立方米時,便可回收開發井投資。如此對比,焦石壩的頁巖氣的確稱得上是一份天賜的禮物。

 

  這份禮物來之不易。

 

  魏志紅可能不知道,在他們勘探之后與出氣之前這段時間,對于鉆井而言并不好過。“焦頁1是最困難的時候,干完第四段仍然是對頁巖氣一片喊打聲。當時我們干完焦頁1在全國找不到活干了,就那么慘。”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業公司經理劉祖林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

 

  不過,艱難換來了中國石化對頁巖氣認識的逐步加深。“焦頁1井鉆探后,顛覆了我們對頁巖氣要排水采集的基本認識。本來以為至少要排很長一段時間的水才能有氣,但當時鉆完塞后,鉆塞過程中氣馬上就出來了。這說明我們對頁巖氣的認識是很膚淺的。”劉祖林繼續解釋。

 

  2013年,國家能源局正式批準涪陵頁巖氣田為國家級頁巖氣產能建設示范區。同年上半年,中石化在焦石壩地區完成了600平方千米的三維地震,部署實施了3口評價井和17口開發試驗井,鉆遇優質頁巖氣層或高產頁巖氣流,落實了焦石壩主體優質頁巖氣藏。

 

  “焦石壩頁巖氣田的發現,解禁了整個川東南1000多平方千米的頁巖氣勘探面積,焦石壩龍馬溪組海相頁巖氣這個大倉庫,正在逐步擴容。”勘探南方分公司頁巖氣專家對媒體這樣表示。

 

  今年3月,中國石化宣布,涪陵頁巖氣提前進入商業化開發。同時,公司宣布了頁巖氣生產計劃:2014年實現18億立方米產量,2015年建成50億立方米的產能,2017年建成國內首個百億立方米頁巖氣田。

 

  針對涪陵頁巖氣的成功,本刊采訪專家們給出了比較一致的看法:涪陵的理論與技術經驗為今后我國頁巖氣的發展提供了參考價值,但是能否復制還有待于對具體區塊的分析。

 

  “從整個勘探面積上來說,涪陵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們只能說在這一區塊取得了突破,局部實現了商業化。”國土資源部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表示。

 

  “雖然涪陵頁巖氣讓中國頁巖氣實現了商業化破局,但是我們不會盲目樂觀。今后,我們要繼續把基礎工作做好,對于頁巖氣地質構造、形成條件、評價等做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夏維書說。(中國石油石化雜志第17期)

 

  中國式路徑

 

  涪陵頁巖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對“美式影響”和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思路的揚棄。

 

  終于,涪陵頁巖氣的成功讓中石化在天然氣領域揚眉吐氣。中國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表示,涪陵頁巖氣田的發現和建設,標志著我國頁巖氣開發實現重大戰略突破。

 

  談及中石化涪陵頁巖氣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國土資源部油氣戰略中心研究員潘繼平博士表示:一是國家高度重視頁巖氣開發,采取了系列政策措施,打造了一個促進頁巖氣開發的積極政策環境;二是中石化把非常規天然氣作為企業發展戰略重點,從長遠考慮高度重視頁巖氣勘探開發;三是奮斗在一線的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從勘探到開發探索出了一整套技術和裝備。

 

  敏銳出擊

 

  “為了打造上游長板,中石化需要在非常規資源開發領域不斷尋求突破,實現油氣增儲上產,因為它沒有太多的選擇。”潘繼平說。

 

  據了解,中石化2008年涉足頁巖氣。2009年,中國石化油田勘探開發事業部成立非常規勘探處,統一組織實施上游頁巖油氣勘探,并與埃克森美孚、康菲等國際實力雄厚的公司開展頁巖氣勘探合作。

 

  中國油企押注頁巖氣,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國頁巖氣革命的示范效應。公開數據顯示,2000年,美國頁巖氣產量不足美國天然氣供應的1%。 2009年,因為頁巖氣的規模化發展,美國以624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產量一舉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天然氣最大生產國。“頁巖氣”這個不起眼的天然氣家族成員一下子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與之相反的是,這一年,中國的原油(91.25, -1.02, -1.11%)生產出現了2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石油對外依存度沖過50%防線。與此同時,我國在2008年成為天然氣凈進口國,2009年天然氣供應缺口超過40億立方米。面對不斷攀升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中國正在努力尋求突破口。

 

  突破的任務自然落到了三大油企的身上。公開數據表示:2011年,中石油共完成自然氣產量755億立方米,中石化天然氣產量170億立方米。

 

  為了提高天然氣產量,中國油企磨刀霍霍向頁巖。

 

  2011年8月,就任中石化董事長不久的傅成玉在題為《著力做強做優打造世界一流》的講話中明確指出中石化存在上游資源“短板”差距擴大的問題,提出“資源戰略”,要求把資源獲取放在公司發展的優先位置。年底,中國石化提出,要努力打造上游長板,大力開展五大戰役,其中明確表示“大力發展非常規,尤其是重點突破頁巖氣”。在此之前的4月,他表示:“中國石化頁巖氣勘探開發要走在中國前列。”

 

  戰略上的重視不是憑空一句話。

 

  2012年初,中石化收購美國戴文能源公司5個頁巖油氣資產權益。對此,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微博]評價說,中石化的目的是向外拓展資源,長遠目標是獲得技術,以開發國內更豐富的頁巖氣資源。除了國外并購學技術外,中國石化在國內基礎研究也開展起來。

 

  5年來,中國石化在頁巖油氣勘探開發和研究方面已投入數十億元人民幣,幾乎上游所有企業都參與到這場轟轟烈烈的能源革命中,在山東、河南、湖北、四川、貴州、重慶等地完成了40余口頁巖油和頁巖氣井,取得了良好的勘探和研究成果。

 

  中石化深知頁巖氣勘探開發的前景。去年,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傅成玉鼓勵基層頁巖氣勘探工作者時說:“開發常規油氣是在餐桌上吃飯,而開發頁巖油氣是在廚房里吃飯,飯都是廚房端出來的,可想而知頁巖氣勘探開發的希望有多大。”

 

  跳出常規

 

  “涪陵頁巖氣實現商業化破局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先期的勘探摸索、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頁巖氣理論的不斷成熟和推廣,以及國家對頁巖氣事業的大力支持。”不具名專家說。

 

  頁巖氣要商業化,首先得有資源基礎。中國石化科研團隊將已實現成功開發的北美地區與我國南方地區的頁巖氣地質條件進行對比研究,將常規油氣地質與頁巖油氣地質進行對比研究,試圖找出保存頁巖氣的“大糧倉”——有利勘探區。

 

  有利區塊在哪里?要解答這個問題,在頁巖氣中剛剛起步的中國石化需要跳出兩個窠臼。

 

  第一,需要從頁巖氣“美式影響”中跳出來。

 

  2009年底,為了更好地發展中國頁巖氣,中美簽署了《中美關于在頁巖氣領域開展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輿論認為,這一備忘錄的簽署把中國頁巖氣基礎研究的迫切性上升到了國家層面。在這一協議的推動下,中國油企科研人員、專家紛紛去美國學習。其中,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文瑞在自己的博文中就如此總結美國頁巖氣的成功經驗:一是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比如補貼政策。二是技術突破和規模推廣應用,主要有水平井+多段連續壓裂改造技術、清水壓裂技術等技術。三是依托現有四通八達的天然氣管網和城市供氣網絡,大大減少了頁巖氣在末端的前期投入,迅速實現了商品市場化。中國展開了向美國學習頁巖氣的熱潮。

 

  中國頁巖氣研究者很快發現,美國的經驗并不完全適用于中國。比如,美國的地質條件與中國大不相同,技術在中國常常水土不服。

 

  第二,需要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的思維中跳出來。

 

  “雖然我們勘探開發那么多年的常規油氣以及致密砂巖氣,可是頁巖氣和這些都不一樣。因為頁巖氣存在泥頁巖中,施工中很容易垮塌。”勘探南方分公司地質專家夏維書說。

 

  通過學習國外頁巖氣勘探開發的成功理念和經驗,深入研究國內外頁巖氣井資料,中國石化的地質專家們跳出了以鉆探圈閉尋找隱蔽油氣藏為主的常規勘探思路,形成了以鉆探頁巖尋找連續型油氣聚集為主的非常規勘探理念。通過開展扎實的野外調查、分析化驗以及老井復查工作,開展頁巖氣測井模型建立及解釋、地震資料綜合解釋、頁巖氣富集研究,逐漸摸清了泥頁巖發育和展布規律。

 

  這一段日子,中國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夏維書記得很清楚:起初,中石化頁巖氣研究團隊只有7~8人,“之前都沒有從事過頁巖氣的地質研究”。為了盡快補充這一領域的知識,中石化請來埃克森美孚的專家講課,“反反復復地講地質評價標準、地質形成條件”。

 

  當然,在頁巖氣理論研究方面,不是中石化一個人在戰斗。“國土資源部在2009年正式設立項目開展頁巖氣前期研究,隨后,正式設立了全國頁巖氣資源潛力評價與有利區優選的專項,開展全國頁巖氣資源潛力評價,初步優選有利區。近年,國土資源部進一步加強了全國頁巖氣資源地質調查評價工作,直接促進頁巖氣商業勘探開發……這些都對包括涪陵頁巖氣在內的國內頁巖氣勘探開發突破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潘繼平說。

 

  借助多方力量,中國石化對頁巖氣的富集和保存認識逐漸清晰,創新性地提出了“良好的頂底板條件、適中的埋深、遠離開啟斷裂、不整合面和抬升剝蝕區是保存關鍵,儲層高壓—超高壓是頁巖氣保存條件好的表征”的新觀點,實現了頁巖氣地質認識的第一次飛躍。

 

  在新思路和新觀點的指引下,他們從露頭和剖面分析入手,重新精細解釋涪陵地區的新老地震資料,發現涪陵東北部的焦石壩區塊雖然整體保存條件差,常規油氣勘探潛力小,但海相龍馬溪組頁巖層穩定性好,是保存相對完整的“大棉被”。

 

  2011年底,他們據此完成了第一口海相頁巖氣參數井焦頁1HF井的論證,由此打開了海相頁巖氣勘探新領域。

 

  2012年底,焦頁1HF井試獲高產海相頁巖氣,取得了商業頁巖氣戰略性突破。中國石化開始研究海相頁巖氣高產富集規律,為頁巖氣勘探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從認識到實踐是第一次飛躍,再從實踐到認識是第二次飛躍。南方海相頁巖氣勘探第一次飛躍的重大成果是焦頁1HF井頁巖氣勘探的戰略性突破。第二次飛躍的目標更加明確,就是要在認真研究總結焦石壩海相頁巖氣勘探開發資料和成果的基礎上,形成海相頁巖氣高產富集理論。”中國石化官方媒體這樣表示。

 

  自主技術

 

  技術突破與成本控制,一直是頁巖氣發展最掣肘的因素。

 

  “你們在頁巖氣工程技術上的系列突破,使得中國石化勘探發現的頁巖氣儲量得以經濟有效開發,中國石化大規模開發成為可能,在頁巖氣勘探開發上走在中國企業前面成為可能。”這是中國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在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的一份材料上做出的批示。

 

  水平井、分段壓裂是頁巖氣開發中最關鍵的技術,之前中石化在這兩個方面都有一定基礎。“不過,一直都是在砂巖中,從來沒有對泥頁巖進行過水平井壓裂。”勘探南方分公司地質專家夏維書說,“泥頁巖易膨脹、易垮塌,而且碎屑顆粒少,壓裂后的縫隙很容易閉合,就很容易導致氣出不來。”夏維書解釋說, “所以這對我們的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70117隊平臺經理馬永生坦言,焦頁1井的成功得益于公司具有的頁巖氣井從鉆前、鉆井、完井、儲層改造等各個工藝流程的集成配套技術。經過連續幾年科技攻關和集成配套,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形成了一整套頁巖氣鉆完井配套技術,在深水平井井眼軌跡控制、井壁穩定和超深水平井高溫測量技術上具備獨特的技術優勢。

 

  在頁巖氣開采中,還有一項技術很關鍵,即橋塞射孔聯作技術工藝,當時主要被國際大公司壟斷。在丁頁2HF井中,原本由一家國外知名工程服務公司承擔橋塞射孔聯作施工,但隨著易開采油氣儲量的逐漸下降,油氣勘探轉向高溫、高壓等復雜地層,酸化、壓裂施工難度越來越大,這家外國公司中途放棄。緊迫關頭,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接受了這項挑戰。

 

  “說實話,心里沒有底。”負責此次施工的技術專家趙開良回憶,“但大伙兒心里明白,沒有退路了,只有靠自己挑戰極限。”他們針對該井超深、超高壓、超高溫的特點和儀器串進入防噴器難、工具串下井難、泵送施工難、橋塞坐封難等6個施工難點,對射孔儀器串、7英寸套管橋塞、井口防噴裝置等進行了技術革新。

 

  2013年12月9日,在貴州省習水縣寨壩鎮,丁頁2HF井12段壓裂完美收官。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的專家們應用革新后的泵送橋塞—射孔聯作施工技術,順利完成該井射孔9層31米的施工任務。這是我國首次采用電纜射孔泵送橋塞分段壓裂聯作工藝,獨立完成的大型頁巖氣分段壓裂施工。

 

  另外,中石化對于鉆井液也做出了自主研發。由于頁巖層地質結構特殊,在進行水平段鉆井時如果采用傳統的水基鉆井液,巖層容易塌陷,必須改用油基鉆井液。

 

  “2012年某外國公司賣給我們的油基鉆井液一立方米要20000多元,現在我們自主研發的油基鉆井液一立方米只要9000多元。”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的鉆井專家李忠壽做了一番比較。

 

  中石化表示,在頁巖氣開發中,公司形成了以測井綜合解釋和地震綜合解釋為主的勘探評價技術;形成了頁巖氣開發關鍵技術,包括水平井優快鉆井技術、長水平井段壓裂試氣工程工藝技術等,并實行以“井工廠”鉆井和交叉壓裂的高速高效施工模式。目前,試驗井最大水平段長2100米、最多壓裂段數26 段。

 

  “記得2011年剛開始打頁巖氣水平井時,好多鉆井技術掌握不了,被外國公司卡著脖子要錢,老外要多少就給多少。”回憶起2011年鉆探中國石化第一口頁巖氣水平井時的情形,中石化江漢石油工程公司鉆井專家王偉依然印象深刻。

 

  經過近三年的攻關,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初步形成了適用于焦石壩地區頁巖氣開采的自有鉆井技術體系,基本滿足了安全、快速的鉆井工程需求。

 

  頁巖氣工程系列技術上的突破,為降低頁巖氣勘探開發成本做出了積極貢獻。其中,油基鉆井液體系、彈塑性水泥漿體系和高效滑溜水體系,替代了外國同類產品,降低成本30%以上;多級滑套壓裂等工具價格為國外同類產品的70%。

 

  技術的突破是一方面,一線技術人員的敬業也讓這里的快速突破成為可能。

 

  2013年10月底,焦頁4HF井、焦頁12-4HF井等4口井連續進行測井施工。由于另一名現場驗收人員去外部井施工,感冒發燒到39℃的江漢石油工程公司員工熊瑛毅然接下了這4口井的測井資料驗收任務。測井資料驗收是個細致活,復雜的曲線稍有看錯,就會造成嚴重的資料質量事故。高燒加上高血壓,強烈的暈眩感,讓看圖驗收變得極為艱難。熊瑛愣是堅持了7天,最終優質完成了4口井的資料驗收工作。

 

  在涪陵頁巖氣勘探開發過程中,熊瑛這樣的基層一線員工還有很多。正是因為有了他們,中國石化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才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向前推進。(中國石油石化雜志第17期)



[復制 收藏
]
關鍵字: 太陽能發電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電子樣本 | 郵件營銷 | 網站地圖 | 誠聘英才 | 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www.tolkopozitiv.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網 版權所有
京ICP證120803號 京ICP備05086866號-8 京公網安備1101050183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能直接在线观看黄的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青青大伊人av|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杨玉环三级dvd| 在线观免费看高清影视剧|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之3| 6080一级毛片|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尤物国午夜精品福利网站|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四虎永久免费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blacked欧美一区二区| yy6080理aa级伦大片一级毛片| 最近中文字幕最新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片无码a∨性按摩|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欧美日韩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久久国产精品61947| 老司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少妇高潮无套内谢麻豆传| 亚洲老熟女@TubeumTV|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国产一区 | h视频免费观看| 蕾丝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片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CAOPORN视频在线观看|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一| 手机看片一区二区| 国产av夜夜欢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 欧美精品v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