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投、中國建材、國藥集團……這些并非公眾知名度最高的中央企業,納入國資委首批“四項改革”企業名單,為什么是它們?名單中為何沒有中石油、中石化?針對公眾關切的問題,記者采訪了國資委人士及相關專家。
問:試點企業是怎么選出來的?為何沒有中石油、中石化?
答:此番試點主要選擇工作有基礎、試點有條件、近年來改革力度較大、效果較好的企業;同時,也考慮每項試點在改革目標任務上的具體要求,選擇沒有爭議的、經營狀況以及行業狀況好的企業。從公布名單看,試點企業均為競爭性領域企業,沒有壟斷性企業。壟斷企業涉及壟斷利益,無論是搞混合所有制試點還是搞員工持股,在沒有破除壟斷前,都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因此,壟斷性行業企業納入試點,“應該放在后面一點”。
問:非試點央企能自行推進改革嗎?
答:沒有納入試點不代表就不推進改革,“只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遵守現有政策法規,都可繼續推進”。不過,有些改革牽涉到體制、監管與企業關系問題,需要一步一步地做。
問:國資委會放哪些權?
答:此番試點中,一項重大突破即為監管部門將一些關鍵性權力下放到企業董事會。根據國資委的安排,將對中國節能、新興際華、中國建材、國藥集團等四家中央企業董事會授權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要探索一套完善國有企業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工作機制,通過進一步落實董事會職權,減少出資人管理事項,使董事會更好發揮決策中心作用,同時理順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和黨組之間關系,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經營管理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
根據整體部署,7月份晚些時候國資委還將在更大的央企范圍里下放21項權力,到9月份下放權力項目的范圍還將進一步擴大。
問:為什么要搞紀檢工作試點?
答:向中央企業派駐紀檢組,最重要目的在于守好“國有資產流失”的紅線。本次改革試點力求通過紀檢試點加強對企業領導班子和主要負責人的重點監督,增強監督的相對獨立性、權威性和有效性,推動央企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
國有資產屬全民所有,推進國資國企改革,一方面要簡政放權,給企業充分經營自主權;另一方面要強化國有資產監管,防止一些國企高管利用國有資產搞內部人控制,謀取內部人利益和個人利益,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問:試點有沒有時間表?試點與總體改革方案又是什么關系?試點范圍會否擴大?
答:試點目的是以點帶面,有序推進改革。試點是改革落地的關鍵一步,也標志著國資國企改革進入頂層設計與試點同步推進階段。此番試點不搞政策優惠,沒有設定具體時間表。對于企業提出的試點方案,經國資委審議,將“成熟一個”“實施一個”。鼓勵各試點企業大膽試、大膽闖,在不逾越法律法規紅線,不越過國有資產流失底線的前提下,將“多開綠燈,少踩剎車”。本組稿件均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