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信息署(EIA)2013年10月公布的報告稱,隨著美國能源結構的不斷改善及中國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2013年9月份美國原油(99.60, -0.72, -0.72%)及其他液體化石燃料的進口量已被中國超過,退居世界第二位。美國能源結構的改善主要是源于頁巖氣產量的迅猛增長,據統計,憑借頁巖氣的大規模開采,美國在 2009年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一場頁巖氣引領的能源革命正以美國為中心波及全球,進而影響到世界能源格局、地緣政治乃至全球經濟秩序。
作為全球頁巖氣儲量最大的國家,中國也于近年開啟了頁巖氣勘探開發進程。然而,中國頁巖氣開發仍面臨技術儲備和投入資金不足等瓶頸問題,2012年,中國頁巖氣的產量為2500萬立方米,僅相當于同期美國頁巖氣產量的萬分之一。賽迪顧問新能源產業研究中心認為,中國頁巖氣發展該采取何種模式,何時可以實現大規模商業化,已成為開啟中國能源領域變革的關鍵問題。
一、美國頁巖氣發展被稱為“一百年來石油天然氣工業最重大事件”
1、美國頁巖氣發展歷經波折,于本世紀初進入大規模商業化階段
美國早在1821年便發現了頁巖氣,其第一口工業性天然氣井就是頁巖氣井,但因產量很小并沒有引起重視,卻就此拉開了美國天然氣工業發展的序幕。
到上世紀70年代,美國天然氣經過長期的開采,儲采比已下降到15左右,再加上對天然氣價格的管制導致其長期低于實際市場價值,開采企業日益失去開發動力,美國出現了天然氣供應危機。為緩解危機,美國國會于1978年和1980年分別通過了《天然氣政策法》、《能源意外獲利法》,前者放松了對天然氣價格的管制,后者對1979年到1993年期間鉆探與2003年之前生產和銷售的頁巖氣均實施稅收減免,開發商開始關注頁巖氣的勘探和開發。從 1980年開始,美國天然氣研究所開始對東部頁巖氣進行系統研究,政府相關機構也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頁巖氣的地質研究。1981年Mitchell能源公司在德克薩斯州北部Fort Worth盆地Barnett頁巖的成功鉆探,拉開了美國頁巖氣開發的序幕。然而由于美國經濟整體環境的蕭條,對天然氣的需求有所下降,頁巖氣開發進程緩慢。
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美國經濟快速復蘇,對天然氣的需求持續旺盛,頁巖氣的開發迎來了高潮。到1999年,年產量已突破100億立方米,特別是1998年清水壓裂法和2002年水平井鉆完井技術在頁巖氣開采上的試驗成功,大大降低了頁巖氣的開采成本,使美國的頁巖氣開始進入大規模商業化開采的時代。
2、美國頁巖氣產量已達天然氣產量的三分之一,極大地改變了美國的能源結構與政治經濟秩序
2009年美國頁巖氣產量達到878億立方米,美國也憑借著頁巖氣的快速發展一舉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2012年美國的頁巖氣年產量達到了2300億立方米,已經占到了全美天然氣產量的1/3。而隨著頁巖氣產量的快速提升,天然氣已經占到了美國一次能源消耗的29.6%,即將取代煤炭而成為僅次于石油的美國第二大能源資源。美國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從21世紀初的16.46%下降到目前的8.13%,同時對石油進口的依存度也在逐年下降,過去5年美國天然氣和石油進口量分別下降32%和15%,極大地提高了美國在外交上的主動性。
頁巖氣的快速崛起,不僅降低了美國的能源對外依存度,增強了國家能源安全,也帶動了美國相關產業的投資。根據陶氏化學公司的估計,美國國內企業在過去兩年中的頁巖氣投資規模達到了1000億美元。與此同時,頁巖氣產量的增加拉低了能源價格,也使得美國天然氣的價格從2005年的超過3元/立方米下降到了2012年的不足1元/立方米,極大地提高了美國本土制造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有力地推動了“再工業化”戰略的實施。
二、頁巖氣將開啟中國能源領域的變革
1、中國已進入頁巖氣快速發展通道
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發現頁巖氣,但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早在2006年,國土資源部就已開展了我國頁巖氣的調查評價,并于2009年8月份在重慶市綦江縣啟動了首個頁巖氣資源勘查項目。2011年 12月3日,國土資源部將頁巖氣列為第172個獨立礦種,并表示將“引進多種投資主體,制定相關支持政策,推進頁巖氣勘查開采進程”,形成了多種資本對油氣資源開發的格局,豐富了開采頁巖氣的投資來源。
2012年3月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財政部、能源局共同發布了《頁巖氣發展規劃(2011-2015)》,這是中國第一個頁巖氣發展規劃,對我國頁巖氣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規劃明確了我國今后五年頁巖氣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同年11月,國家發布了支持頁巖氣開發利用的補貼政策,規定今后三年中央財政對頁巖氣開采企業給予補貼,加速了我國頁巖氣的開采。
2011年6月和2012年11月,國土資源部開展了2輪頁巖氣探礦權出讓招標,共計出讓頁巖氣勘探權區塊23個,總面積約3.1萬平方公里。 2012年中國石油在四川的寧201-H1水平井獲得高產,成為我國第一口具有商業價值的頁巖氣水平井。截至2012年底,國土資源部、地方政府、油氣公司等共計完成頁巖氣鉆井129口,經過水力壓裂和測試,日產超過1萬立方米的23口,日產超過10萬立方米的8口。
中國國土資源部日前宣布,今年我國頁巖氣產量有望達到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00%。
2、頁巖氣將于2016年實現大規模商業化,可以極大地改善中國能源結構不合理的現狀
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其重要性已經被世界所認可。無論是從改進國家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安全還是環境保護方面來說,發展天然氣產業都是必經之路。中國是能源消耗大國,近年來能源消耗持續增長,但能源結構還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2012年,天然氣僅占中國一次能源消耗的4.7%,遠低于 23.9%的國際平均水平。可以預見,中國未來對天然氣的需求將大幅提升。國土資源部2012年3月1日發布《全國頁巖氣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及有利區優選》稱,經初步評價,我國陸域頁巖氣地質資源潛力為134.42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潛力為25.08萬億立方米(不含青藏區),高于我國常規天然氣儲量。頁巖氣將成為中國未來能源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期以來我國天然氣實施價格管制,國內天然氣出廠價格僅相當于國際價格的一半,導致天然氣生產企業積極性不高。2012年,國內天然氣消費達 1471億立方米,其中進口量(含液化天然氣)為425億立方米,增長31.1%,對外依存度達29%,預計2013年對外依存度將上升至32%。近年來,放開天然氣出廠價格管制呼聲漸高。繼兩廣地區率先進行試點后,2013年又有八省市上調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隨著天然氣價格的不斷上漲,頁巖氣商業化開采將加速。
2012年國內天然氣產量1077億立方米,截至2012年底我國天然氣可采儲量為3.4萬億立方米,儲采比為31左右。隨著天然氣產量的快速增長,到2015年底,儲采比將降到17左右,已接近保證天然氣穩定供應的下限值15。預計到2016年,隨著常規天然氣的供應短缺以及價格的快速上揚,我國將迎來頁巖氣大規模商業化時代。
三、借鑒美國,打造中國特色頁巖氣發展模式
1、完善政策體系,奠定頁巖氣大規模商業化契機
美國頁巖氣發展的契機是《天然氣政策法》、《能源意外獲利法》的實施,前者放松了對天然氣價格的管制,后者對未來20多年生產和銷售的頁巖氣均實施稅收減免。中國應加快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步伐,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是頁巖氣商業化開采的前提。另外,應延長現有頁巖氣開發利用三年的補貼年限,將對頁巖氣開發的補貼作為一項基本能源政策來長期執行。一方面可以保證國家支持頁巖氣發展的政策連續性,有利于企業開展戰略投資;另一方面,目前頁巖氣的投資開發才剛剛開始,補貼政策對企業收益影響有限,而三年后政策結束時恰恰是頁巖氣產量爆發增長時期,補貼政策難以真正起到推動產業發展的作用。
2、扶持新興企業,為頁巖氣產業發展培養有生力量
美國頁巖氣革命率先由中小企業發起,相比傳統油氣巨頭企業,其投入資金開展研發,打破壟斷的積極性更高。中國頁巖氣資源目前仍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大型國有企業把控,國家應進一步加大頁巖氣區塊招標力度,引入更多地國有或民營油氣企業投資開發頁巖氣。針對其技術水平相對不高的現狀,國家可牽頭組織入圍企業建立頁巖氣技術合作聯盟,共同投資研發相關技術,共享研發成果。
3、整合產業鏈條,打造超千億產業體系
圍繞頁巖氣開采,美國已經形成了一個以技術創新為主的新興產業,并開始向全球進行技術和裝備輸出。依據《頁巖氣發展規劃 (2011-2015)》,2015年產量目標65億立方米,以此測算,屆時我國頁巖氣產業產值將超千億元。中國應充分借鑒美國頁巖氣開采的成熟技術與發展模式,整合資源,打造從勘探開發、鉆井采氣、儲存運輸到加工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特別培育頁巖氣深加工和裝備研發制造環節,推動我國頁巖氣產業體系的建立。
4、結合技術引進與自主研發,構建適合中國的頁巖氣技術體系
依據中國實際地質狀況,立足于自主創新,調動多方力量,并與技術經驗上有優勢的外國公司合作,構建本國頁巖氣技術開發體系。設立頁巖氣開發技術重大專項,鼓勵企業合作聯盟與科研團體聯合申請,共同研發,加快我國頁巖氣相關技術研發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