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7年進入中國煤層氣領域以來,一直專注于煤層氣全產業鏈的開采與運營的格瑞克(Greka)集團,是第一批以簽訂產品分成合同方式進入中國開發煤層氣的5家外資企業之一。16年過去,另外4家公司先后撤退或將合同轉手,格瑞克仍然是中國煤層氣行業外資企業的領跑者。
1997年,格瑞克集團在中國開始煤層氣作業時,共簽訂了6份產品分成合同,總面積7600平方公里,擁有7221億立方米的儲量,其中具備商業價值的儲量為711.6億立方米。柿莊南、柿莊北、沁源、潘謝東、豐城和貴州六大煤層氣區塊中,5份是與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另一份是與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目前因為擁有在易破碎的煤層中下篩管的鉆井技術,格瑞克中國區總經理穆罕默德·馬龍對在中國煤層氣市場的發展更有信心了。
格瑞克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蘭迪·格瑞沃(Randeep S.Grewal)是帶著美好憧憬來到中國的,剛到中國時滿頭黑發,現在已頭發花白。“以前最讓我頭疼的是,地質條件比想象的要復雜,資本投入比預想的要多,花費的時間也比預料的長。我們公司一直糾結于能否在中國長期、穩定地從煤層氣井中開采出煤層氣。慶幸的是,我們在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蘭迪·格瑞沃說。
中國煤層氣儲量豐富,約為36.8萬億立方米,占全球總量的15%。隨著中國對能源消耗需求的增大,開發煤層氣這一新型能源可以緩解能源供求矛盾,降低對石油的依賴程度。在安全效益和節能減排的雙重激勵下,國內能源企業包括煤炭企業紛紛“試水”煤層氣。國家層面也出臺財政補貼、增值稅先征后返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支持煤層氣發展,但由于地質條件、技術、體制等因素限制,煤層氣開發大規模商業化一直步履維艱。
中國煤層氣具有世界上最為復雜的地質環境,一直以來由于煤層易破碎、斷層嚴重及滲透率低等特點,需要有過硬的技術支撐才能實現大規模開采。相對于國外,中國開采煤層氣起步較晚,部分煤層氣區塊對外資企業開放后,市場吸引了一些擁有先進開采技術的國外企業。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在美國、印度、意大利等多個國家涉足油氣、礦業等領域的格瑞克集團成為進入中國市場的首批外資企業。格瑞克母公司綠龍燃氣是一家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國際公司。
盡管格瑞克進入中國煤層氣領域較早,但由于不同地質條件開采技術不盡相同,中國較復雜的地質環境等因素,導致中國煤層氣商業化的進展較為緩慢。必須找到適合的開發技術,才能開采這些煤層氣。因此,格瑞克一直潛心研究適合中國的開采技術。
2008年,格瑞克研發出了LiFaBric鉆井技術,即由一組直井和水平井組合下篩管防止煤層氣井孔堵塞和煤層垮塌的新技術。格瑞克還從澳大利亞聘請了多名技術專家來華進行技術支持。如今,這一技術已經在沁水盆地應用,成為格瑞克從虧損到盈利的轉折技術。
同一年,格瑞克在山西打出第一口煤層氣井。目前這口井已穩產5年,日產量為1.2萬立方米。格瑞克在中國的煤層氣開采也從這個時候開始,正式進入商業化開采階段。
煤層氣投資大,勘探、生產都需要大量資金。目前,格瑞克已對中國6個煤層氣區塊投入21億元資金。由于投資大且回報時間過長,格瑞克目前還沒有完全收回投資。
在與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石油共同簽署的6個產品分成合同項下,格瑞克大約有7600平方公里的區塊面積,分布在山西、江西、安徽和貴州等省。在沁水盆地,記者看到,16年的堅守,格瑞克終于迎來了曙光。目前,格瑞克集團的單井,大部分已進入排水采氣階段,“磕頭機”掩映在黃土綠樹叢中。格瑞克每口井日產量大約為1萬立方米,可持續生產15年。輸氣管道已經與華北油田通往西氣東輸的管網相連。目前格瑞克在中國的煤層氣日產量接近20萬立方米。
據預測,作為中國煤層氣產業的執著守望者,格瑞克在中國的煤層氣產量于2015年將達5億立方米,是2012年的6倍。格瑞克中國區總經理穆罕默德·馬龍認為,他和他的中國區團隊看到了中國煤層氣產業的曙光。此后,他們還將擴大投資,并有望實現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