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挪威船級社的吳巨圣。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參加這次的論壇。
挪威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大概總人口只有550萬人。但在海工的領域上面,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強國。這個主要也是因為挪威天然擁有北海的油氣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挪威船級社在海工領域的設備,特別是深海設備的議題研究上面,從幾個方面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所觀察到的。
第一個,如果說從這個市場的可行性來說,不管是油價或氣價都屬于在高點支撐,國家性的能源公司和國際型的能源公司都有意愿在這個領域做投資。第二個海工設備的制造方,目前的空間和船價來說都還有接單的可能。目前我們國家除了平臺的接單還蠻順利之外,海工自制船舶已經做到世界第一名。如果從接單來說,我每一個總噸只有韓國的八分之一,在挪威海工生產的船造價大概可以到5到8千萬美金。我們雖然已經跨入這個行業,已經開始做大,還不到做強。
關鍵在哪里?我想跟各位分析幾個重要的觀察,第一個從國家戰略支持上面來說,我們國家最近剛出臺的新戰略,特別是南海開發,到底采取大發展大突破模式的開發還是維持區域和平,采取小規模的開發?我相信對國內自己需求的海工裝備會有重大影響,在數量和裝備的等級上面。如果放眼全球市場來看,不要忘記海工裝備如果排出自制船的話,每年國際定單數量并不多,大概在40到110個訂單而已。在這么稀有的訂單數量下面,怎么樣協助國內的船企取得訂單的承接權,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的幾個因素,除了幾個金融配套之外,還有國內船企資質的問題,資質是必須要通過的問題。如果從國際型知名的能源公司或者是國家型的能源公司,他們對于質量的要求可能在價格之上,他其實有錢,但他希望它的工程,特別是海工裝備到位之后,它的可靠率和品質是可以確保,這是必須突破的關卡。另外配套裝備的支撐,能夠取得優勢的裝備,合理的價格,才有可能利潤可圖。那怎么引進這個技術或者在國內可以合資生產,這個商務模式可能是我們在短短兩三年之內樂見國內有相關的戰略跟法令可以指導,協助大家開辟康莊大道的。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