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宗商品集體走弱的大環境下,能源價格自6月份以來的表現可謂“一枝獨秀”。盡管近期國際油價呈現震蕩走勢,但被視為國際能源價格三大基準價之一的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7月份迄今已經累計上漲超過8%,并創下2012年8月份以來的最大單月漲幅。然而上周,利空氣氛重新籠罩市場。受美國商業原油庫存增加及市場對美聯儲縮減購債預期升溫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連續五個交易日下跌。這一波下滑行情立即粉碎市場對“原油勢頭短期內不會出現反轉”的判斷。市場開始擔憂,此前的油價高企或為暴跌埋下伏筆。花旗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師埃德·默爾斯表示,油價今年已經觸頂。他特別重申,“石油枯竭”理論已經死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經濟展望》更新版在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同時,也預計今年國際油價將從2012年的每桶105.01美元下跌 4.7%至100.09美元,2014年將進一步跌至95.36美元。
面對種種看空言論,與本報記者連線的美國著名能源市場與政策研究公司 (Rapidan Group)創始人,前白宮國際與國內能源首席顧問羅伯特·麥克納利則給出了不同觀點。他指出,油價面臨的主要下行風險來自不及預期的GDP增速。如果 IMF對全球GDP增速預期恢復至4.3%至4.5%的話,2014年之后原油供應將趨向緊張。2015年后,隨著能源需求增長,同時北美輕緊油 (light tight oil)革命影響逐漸減退,中東的閑置產能有望進一步減少,到2018年將所剩無幾。因此,國際油價中長期看多。
自2011年以來,中東、北非政局動蕩,給國際原油上漲提供動力。然而,高油價的負面效應日益顯現。每桶100美元以上的國際油價,無論是對發達國家經濟復蘇還是新興市場國家應對通脹來說,都是一個威脅。隨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制約了能源需求,加之美國頁巖技術橫空出世,2012年是歷史上美國石油產量年增幅最高的一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曾警告稱,全球本已處于高位的原油庫存,將進一步增加。供過于求局面對原油價格形成嚴重打壓,于是,國際油價走過了比較疲弱的2012年。與當年年初價格相比,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原油期貨價格下跌了10%左右,而洲際交易所(ICE)布倫特原油價格也僅僅是基本持平而已。進入2013年,在大宗商品市場整體乏力的大背景下,能源市場也表現平平,直至兩個月前。
近來WTI價格大幅上漲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自2013年6月以來,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WTI大幅上漲了約14%,突破了2012年9月的高點100美元/桶,價格更逼近北海布倫特原油(Brent)價格。相比之下,Brent雖稍遜一籌,但也實現了約6%的上漲。然而,震蕩上漲兩月的國際油價卻在上周遭遇“五連跌”。上周四收盤,WTI9月期貨結算價每桶103.40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0.97美元,交易區間102.22~104.96美元;Brent9月期貨結算價每桶106.68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0.76美元,交易區間105.85~107.86美元。
通常情況下,投資者需高度關注三大重要指標,包括EIA(美國能源信息署)每周公布的石油庫存報告、美聯儲QE退出的節奏安排以及伊朗大選、敘利亞等中東政治局勢的走向。如果說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美國經濟強勁復蘇以及基本面因素成就了此前的一輪大漲,那么,近期的一次回調則由以下因素所致。首先,國際油價能在能源市場供給相對充裕之時上漲, 因此,本次下滑注定與投機行為脫不了干系。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23日投機基金和交易商持有的凈多頭創歷史記錄,隨后便獲利回吐,分析師認為有較大的空間進行投機操作。此外,美國勞工部的一份報告也對能源價格帶來一些影響。美國勞工部8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經過季節性調整,截至8月3日當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金人數為33.3萬人,比修正后的前周數據增加5000人。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加,意味著對能源需求可能減少。
對于后市,市場多數觀點認為,從供需基本面看,供過于求局面將在相當長時期主導市場;從技術面來看,因為戰略空頭可以繼續持有并可逢高少量介入空單,國際油價仍然保持了較明顯的緩步震蕩下行趨勢,而羅伯特·麥克納利則對2013年至2018年的原油價格保持樂觀。
他們與多數預期的主要區別在于,堅持認為全球GDP增長與能源價格的高度相關性。即一旦經濟如預期般復蘇,勢必對能源價格形成支撐,盡管以輕緊油為首的非常規石油革命會對原油價格形成打壓。“以布倫特油價為例,只要全球GDP平均年增長率保持在2.5%左右,那么在2013至2018年間的價格便可保持在每桶95至105美元。”他說。
近期而言,他認為有以下三大利多因素。首先,中東及北非地區緊張局勢升級,美國國務院已拉響恐怖襲擊警報,并臨時關閉了這些地區以及部分南亞地區的大使館。目前,雖然除也門以外的18家使領館已重新開放,但反恐擔憂仍持續存在。同時,埃及軍方也在驅散前總統穆爾西的支持者,如果大規模暴力沖突再次發生,溢價可能卷土重來。受此影響,利比亞原油出口及歐佩克出口船運量將持續減少。據英國船運咨詢機構(Oil Movements)的統計,8月份,歐佩克除了厄瓜多爾和安哥拉的10個成員國原油出口每日船運量為2369萬桶,比去年同期每日出口船運量減少74萬桶,且大部分減量來自中東。其次,自今年5月底批準德克薩斯州液化天然氣出口項目之后,美國能源署可能會在本月底宣布新的決定,該計劃有望推進。再次,加拿大可能在9月份推出新的對油氣生產商溫室效應排放限制的立法,以幫助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今年晚些時候決定是否批準修建跨國輸油管道項目,但近期有消息顯示,加拿大政府可能會在限制立法方面作出讓步。